白藜芦醇对pten基因缺失的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白藜芦醇 | 第11-15页 |
·白藜芦醇的理化特性 | 第11-12页 |
·白藜芦醇的发现及来源 | 第12页 |
·白藜芦醇的抗肿瘤功能 | 第12-15页 |
·总结 | 第15页 |
·PTEN | 第15-20页 |
·PTEN 生化活性 | 第15-16页 |
·PTEN 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PTEN 与 PI3K/AKT 信号通路 | 第17页 |
·PI3K-AKT 信号通路 | 第17-18页 |
·PI3K-Akt 信号通路与肿瘤 | 第18-20页 |
·急性T 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 第20-21页 |
·急性白血病 | 第20-21页 |
·慢性白血病 | 第21页 |
·Cre/LoxP 转基因小鼠模型 | 第21-25页 |
·Cre-LoxP 重组酶系统 | 第21页 |
·Cre-LoxP 重组酶系统特性 | 第21-22页 |
·条件性Pten 敲除 | 第22页 |
·Lck-cre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建立条件性 Pten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 第25-35页 |
·小鼠杂交 | 第25-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基因型确定 | 第27-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肿瘤细胞系建立及免疫分析 | 第35-63页 |
·小鼠解剖及肿瘤组织分析 | 第35-47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肿瘤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 | 第47-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细胞系 DNA 及流式细胞分析 | 第51-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细胞系免疫分析 | 第57-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白藜芦醇抑制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检测 | 第63-71页 |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细胞培养 | 第64-65页 |
·细胞处理 | 第65页 |
·诱导细胞凋亡检测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白藜芦醇抑制细胞生长 | 第66-67页 |
·白藜芦醇诱导细胞凋亡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白藜芦醇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初探 | 第71-77页 |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实验试剂 | 第71-72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72页 |
·实验方法 | 第72-75页 |
·蛋白免疫印迹 | 第72-7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7页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符号与标记 | 第86-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