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部位缺血预处理对脑肿瘤病人围术期SOD和MDA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4-21页 |
·概念的提出 | 第14-15页 |
·缺血预处理 | 第14页 |
·缺血后处理 | 第14页 |
·远程缺血预处理 | 第14-15页 |
·远程缺血后处理 | 第15页 |
·预处理类型 | 第15-16页 |
·刺预处理 | 第15页 |
·高压氧预处理 | 第15页 |
·化学预处理 | 第15页 |
·吸入麻醉剂等药物预处理 | 第15页 |
·低氧预适应 | 第15页 |
·缺血预处理 | 第15-16页 |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与器官保护的机制 | 第16-18页 |
·中性粒细胞活化 | 第16页 |
·腺苷及其受体 | 第16页 |
·阿片肽 | 第16页 |
·一氧化氮 | 第16-17页 |
·线粒体与 KATP 通道 | 第17页 |
·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 | 第17-18页 |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和细胞凋亡 | 第18页 |
·其它 | 第18页 |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与器官保护 | 第18-21页 |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第18-19页 |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对脑和脊髓的保护作用 | 第19-20页 |
·对胃肠的保护作用 | 第20页 |
·对肺的保护作用 | 第20页 |
·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 | 第20-21页 |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病例选择 | 第21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1页 |
·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麻醉方法 | 第22页 |
·麻醉前用药 | 第22页 |
·麻醉诱导 | 第22页 |
·麻醉维持 | 第22页 |
·术中管理与监测 | 第22页 |
·观察指标 | 第22页 |
·一般情况 | 第22页 |
·术中情况 | 第22页 |
·检测指标 | 第22页 |
·标本采集 | 第22-23页 |
·指标测量 | 第23-2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量 | 第23-24页 |
·丙二醛(MDA)测量 | 第24-2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6-28页 |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第26页 |
·MDA 含量及 SOD 活性变化 | 第26-2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8-3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0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得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