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菊品种的细胞分类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8页 |
·菊花概述 | 第10-11页 |
·菊花形态 | 第10页 |
·菊花的栽培简史 | 第10-11页 |
·国内外关于菊花品种分类的研究 | 第11-14页 |
·我国古代菊花品种分类 | 第11-12页 |
·我国近现代菊花品种的分类研究 | 第12-13页 |
·国外菊花品种的分类研究 | 第13-14页 |
·现代常用的花卉品种分类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数量分类学方法及其应用 | 第14-15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 | 第15-16页 |
·细胞分类学概述 | 第16-18页 |
·细胞分类学的定义 | 第16-17页 |
·细胞分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页 |
·现代细胞学研究的新技术 | 第17-18页 |
·菊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菊属植物细胞学研究的早期成果 | 第18-19页 |
·近年菊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菊属植物染色体分带研究成果 | 第23页 |
·菊属植物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成果 | 第23-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 | 第26-28页 |
2 用于菊花品种核型分析的根尖压片技术研究 | 第28-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 | 第28页 |
·根尖压片技术操作步骤 | 第28页 |
·试验因素设计 | 第28-29页 |
·不同因素处理组合 | 第29-30页 |
·观察与统计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取材时间与预处理温度对菊花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预处理药剂对菊花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预处理时间对菊花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解离时间对菊花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6页 |
·取材时间 | 第33-34页 |
·预处理温度 | 第34页 |
·预处理药剂 | 第34页 |
·预处理时间 | 第34-36页 |
3 大菊品种核型参数观察与统计分析 | 第36-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 | 第36页 |
·DUS测试方法 | 第3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6页 |
·核型参数分析 | 第36-38页 |
·水插生根技术 | 第38页 |
·根尖压片技术 | 第38-39页 |
·大菊品种各核型参数结果分析 | 第39-58页 |
·染色体数目 | 第39-43页 |
·随体 | 第43-47页 |
·核型类型 | 第47-49页 |
·核型公式 | 第49页 |
·臂比均值、臂比方差、核型不对称系数 | 第49-56页 |
·染色体相对长度方差 | 第56-58页 |
·聚类分析 | 第58-63页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58-61页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讨论 | 第63-68页 |
·染色体数目 | 第63-64页 |
·随体 | 第64-65页 |
·核型类型 | 第65-66页 |
·核型公式 | 第66页 |
·臂比均值、臂比方差、核型不对称系数 | 第66-67页 |
·染色体相对长度方差 | 第67页 |
·Q聚类分析 | 第67-68页 |
4 大菊品种核型参数与形态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68-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2页 |
·品种与性状选择 | 第68页 |
·形态学性状测试方法 | 第68-72页 |
·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讨论 | 第74-75页 |
5 讨论与总结 | 第75-77页 |
·关于核型进化的探讨 | 第75-76页 |
·关于大菊品种分类的探讨 | 第76页 |
·总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 | 第82-89页 |
个人简介 | 第89-90页 |
导师简介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