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一般病证论文

血瘀证传统辩证诊断的数学模型初探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3-31页
 1 血瘀证的古代文献研究第13-24页
   ·古代中医对血瘀证病名的论述第13页
   ·血瘀证历史源流第13-16页
   ·血瘀证古典症状体征的文献研究第16-21页
   ·血瘀证病因病机第21-24页
 2 血瘀证的现代研究进展第24-31页
   ·血瘀证的理论研究第24页
   ·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第24-27页
   ·血瘀证亚型的动物模型研究第27-28页
   ·血瘀证综合诊断标准研究现状第28-31页
第二章 专家问卷调查第31-35页
 1 调查对象第31页
 2 调查及统计方法第31页
 3 调查结果第31-34页
 4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信息熵和模糊数学的血瘀证宏观诊断研究第35-55页
 1 信息熵第35-37页
   ·信息论简介第35页
   ·信息熵的定义、性质及计算公式第35-36页
   ·单个症候对证的信息贡献率的计算第36-37页
 2 模糊数学第37-44页
   ·模糊数学简介第37-38页
   ·隶属函数定义第38页
   ·模糊集的表示方法第38-39页
   ·λ-截集第39页
   ·模糊数学的应用第39-41页
   ·模糊数学方法第41-44页
 3 临床数据和方法第44-45页
   ·研究对象第44页
   ·研究程序第44页
   ·调查方法第44-45页
   ·统计方法第45页
 4 结果第45-52页
   ·样本特征第45-47页
   ·血瘀证宏观诊断数学模型第47-52页
 5 小结第52-55页
   ·血瘀证的临床特点第52-53页
   ·血瘀证的症状体征及血瘀证亚型分布特点第53-55页
第四章 基于信息熵和数学分形的血瘀证亚型研究第55-65页
 1 数学分形理论第55-57页
   ·数学分形简介第55-56页
   ·症候组的筛选及对血瘀证的贡献的计算第56-57页
 2 临床数据和方法第57-58页
   ·研究对象第57页
   ·研究程序第57-58页
   ·调查方法第58页
   ·统计方法第58页
 3 结果第58-64页
   ·样本特征第58-63页
   ·血瘀证各亚型主要症候提取结果第63-64页
 4 小结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6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