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4页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2-13页 |
·证名概念 | 第12页 |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辨证论治 | 第13页 |
2 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3-17页 |
·对中风病的病名认识 | 第13-14页 |
·中风病基本发病病因 | 第14页 |
·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 | 第14-15页 |
·流行病学资料 | 第15页 |
·目前西医康复的主要技术方法 | 第15-17页 |
3 头针的渊源 | 第17-18页 |
4 头针文献的临床研究 | 第18-21页 |
·头针刺激部位 | 第18-19页 |
·头针的针刺时机 | 第19-20页 |
·影响头针疗效的相关因素 | 第20-21页 |
5 头针作用原理 | 第21页 |
·神经系统功能 | 第21页 |
·头针的经络理论 | 第21页 |
6 头针的对生理系统的影响 | 第21-22页 |
·对脑血流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 第21-22页 |
·对调节血生化代谢的影响 | 第22页 |
7 头针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22-24页 |
·头针治疗中风的取穴方法应予规范 | 第22页 |
·针刺的手法和刺激强度、频率应具备量化指标 | 第22页 |
·对中风病的疗效评价亟需统一 | 第22页 |
·应进一步加强头针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4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病例选择及来源 | 第24页 |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排除标准 | 第25-26页 |
·病例剔除和终止标准 | 第26页 |
·意外情况的处理 | 第26页 |
·分组方法 | 第26页 |
·治疗方法 | 第26-27页 |
·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相应处理治疗方法 | 第27页 |
·疗效观察 | 第27-28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8页 |
·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9-43页 |
·病例基本情况 | 第29页 |
·脱落原因 | 第29页 |
·两组可比性(基线)比较 | 第29-35页 |
·两组治疗后各项结果比较 | 第35-43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3-46页 |
1 治疗方法 | 第43页 |
2 疗效分析 | 第43-44页 |
3 观察量表 | 第44-45页 |
4 治疗时点 | 第45页 |
5 随访 | 第45-46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8-49页 |
1 存在问题 | 第48页 |
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