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文献研究 | 第13-24页 |
一、SLE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概述 | 第13-20页 |
(一) SLE病名的认识 | 第13页 |
(二) SLE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6页 |
(三) SLE辩证论治的研究 | 第16-19页 |
(四) 专方专法及单味中药疗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二、SLE证候免疫学指标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三、禤国维教授SLE学术思想及辩证施治 | 第22-24页 |
临床研究 | 第24-3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4页 |
(一)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4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4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一) 设计、制定临床观察表(见附表) | 第24-25页 |
(二) 数据库的构建、维护和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三、结果 | 第25-36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25-26页 |
(二) 症状分析 | 第26-31页 |
(三) 各证候与ANA的统计学关系 | 第31-32页 |
(四) 各证候与抗ds-DNA抗体的统计学关系 | 第32页 |
(五) 各证候与ESR及C3的统计学关系 | 第32-33页 |
(六) 各证候与SLEDAI评分及劳累程度评分的统计学关系 | 第33-34页 |
(七) 讨论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附表一:SLE辨证经验信息要素采集表 | 第41-43页 |
附表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 | 第43-44页 |
附表三:疲劳程度量表(FSS)评分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