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贸易格局下中美商品贸易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一、贸易逆差 | 第14-16页 |
二、汇率问题 | 第16-17页 |
三、贸易摩擦 | 第17-18页 |
四、贸易政策 | 第18页 |
五、产业贸易 | 第18-19页 |
六、贸易与和平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关键内容、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商品贸易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 第23页 |
二、商品贸易结构 | 第23-24页 |
三、地缘经济 | 第24页 |
四、经济全球化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主要相关理论 | 第25-32页 |
一、区位理论 | 第25-26页 |
二、国际贸易理论 | 第26-28页 |
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 | 第28-29页 |
四、经济地域运动理论 | 第29-30页 |
五、区域经济集团化 | 第30页 |
六、地缘经济一体化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美国全球商品贸易空间格局 | 第32-62页 |
第一节 美国全球贸易格局分析 | 第32-52页 |
一、美国全球进口贸易格局 | 第32-40页 |
二、美国全球出口贸易格局 | 第40-47页 |
三、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格局 | 第47-52页 |
第二节 美国对外贸易空间格局形成中的区位因素 | 第52-57页 |
一、区域的资源禀赋 | 第52-54页 |
二、区域的产业发展条件 | 第54页 |
三、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 第54-55页 |
四、区域的运输条件 | 第55-56页 |
五、区域的经济协作关系 | 第56页 |
六、中美地缘关系 | 第56-57页 |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商品贸易进出口空间格局分析 | 第57-62页 |
一、美国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分布 | 第58-59页 |
二、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分布 | 第59-60页 |
三、区域差异计量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中美商品贸易发展探析 | 第62-104页 |
第一节 中美商品贸易环境 | 第62-74页 |
一、中国对美国商品贸易环境 | 第62-69页 |
二、美国对中国商品贸易环境 | 第69-73页 |
三、中美商品贸易相关环境比较 | 第73-74页 |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商品贸易出口现状 | 第74-86页 |
一、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现状 | 第74-81页 |
二、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现状 | 第81-82页 |
三、中国机电类产品对美国出口现状 | 第82-84页 |
四、中国家具、玩具轻工类商品对美国出口现状 | 第84-86页 |
第三节 中国从美国商品贸易进口现状 | 第86-94页 |
一、中国商品贸易进口现状 | 第86-91页 |
二、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现状 | 第91-93页 |
三、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现状 | 第93-94页 |
第四节 中国对美国商品贸易发展基本特征 | 第94-100页 |
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增长迅速 | 第94-96页 |
二、中国加工贸易是实现顺差的主要原因 | 第96页 |
三、中美商品贸易规模不平衡 | 第96-97页 |
四、美国对中国出口区域差异明显 | 第97-98页 |
五、中国在美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 第98-100页 |
第五节 中美贸易摩擦评述 | 第100-104页 |
一、中美贸易摩擦已逐步扩散到所有领域 | 第100-101页 |
二、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多样化态势 | 第101-102页 |
三、中美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决定了两国经贸摩擦的类型 | 第102页 |
四、中美经贸摩擦中的不均衡 | 第102-103页 |
五、美国对中国经贸政策评估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中美商品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4-118页 |
第一节 中美贸易关系的相关地缘经济因素 | 第104-111页 |
一、美国国内对中国贸易的争论 | 第104-105页 |
二、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 | 第105-106页 |
三、美国制造业将生产重心转移向中国 | 第106页 |
四、美方在中美商品贸易中获利大于中方 | 第106页 |
五、国际舆论担忧中美发生贸易战 | 第106-107页 |
六、中国面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 | 第107-108页 |
七、中国贸易大国地位受到冲击 | 第108页 |
八、人民币汇率成全球焦点 | 第108-109页 |
九、西方媒体指责中国贸易保护政策 | 第109-110页 |
十、中美“两国集团(G2)”因素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中美贸易关系的相关地缘政治因素 | 第111-114页 |
一、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 第111页 |
二、中美国家关系 | 第111-112页 |
三、美国社会对中国存在多种态度 | 第112-113页 |
四、亚洲“北约”框架凸显 | 第113页 |
五、国际格局中的快速发展的中国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 中美贸易关系的相关地缘文化因素 | 第114-118页 |
一、新世纪最大新闻是中国的崛起 | 第114页 |
二、美国社会的中国观 | 第114-115页 |
三、为全球化做出牺牲的“中国价格” | 第115页 |
四、反映美中地缘文化差异的新书《关于中国》 | 第115-116页 |
五、中国文化将传遍世界 | 第116页 |
六、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兴起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中美商品贸易发展态势与调控对策 | 第118-128页 |
第一节 中美商品贸易未来发展态势预测 | 第118-120页 |
一、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完全消除 | 第118页 |
二、美国国会可能继续通过惩罚中国的决议和法案 | 第118页 |
三、中美省州贸易蕴含商机 | 第118-119页 |
四、中国不断扩大对美贸易的市场份额 | 第119页 |
五、中国继续巩固世界贸易领先地位 | 第119页 |
六、中美贸易未来或将出现中方顺差减少状况 | 第119-120页 |
第二节 中国对美商品贸易调控机制及对策 | 第120-128页 |
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 第120-121页 |
二、中美商务贸易联合委员会会议机制 | 第121-122页 |
三、中方应充分利用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 第122-123页 |
四、中方应更积极地利用地缘经济集团多边框架机制 | 第123-124页 |
五、改变粗放式贸易增长模式 | 第124页 |
六、中方应合理应对频发的中美贸易磨擦 | 第124-125页 |
七、中方应促美方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 第125页 |
八、美方应认可中国影响力增强 | 第125-126页 |
九、中方应认真应对美方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 | 第126页 |
十、中国应积极应对美国的TPP 战略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30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128-12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29页 |
三、遗留问题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
后记 | 第136-13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