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 第11-14页 |
| ·城市化 | 第11-12页 |
| ·失地农民 | 第12页 |
| ·生活方式 | 第12-14页 |
| ·关于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生活方式的测量指标体系 | 第17-18页 |
| ·以往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9页 |
| ·现实意义 | 第19-21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1-26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 ·文献法 | 第22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2-25页 |
| ·访谈法 | 第25-26页 |
| 4. 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 第26-48页 |
|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 ·劳动生活方式 | 第27-32页 |
| ·就业情况 | 第27-29页 |
| ·经济收入 | 第29-30页 |
| ·工作时间 | 第30-31页 |
| ·工作满意度 | 第31-32页 |
| ·消费生活方式 | 第32-36页 |
| ·消费水平 | 第32-33页 |
| ·消费结构 | 第33-35页 |
| ·消费观念 | 第35-36页 |
| ·闲暇生活方式 | 第36-40页 |
| ·闲暇时间 | 第36-38页 |
| ·闲暇活动安排 | 第38-39页 |
| ·闲暇活动的满意度 | 第39-40页 |
| ·社会交往生活方式 | 第40-43页 |
| ·交往的范围 | 第40-42页 |
| ·交往的方式 | 第42页 |
| ·交往的动机 | 第42-43页 |
| ·交往的观念 | 第43页 |
| ·观念意识 | 第43-48页 |
| ·城市生活的满意度 | 第44-45页 |
| ·身份认同 | 第45-46页 |
| ·现代观念 | 第46-48页 |
| 5 讨论与分析 | 第48-58页 |
| ·劳动生活方式 | 第48-49页 |
| ·特征 | 第48-49页 |
| ·原因 | 第49页 |
| ·消费生活方式 | 第49-50页 |
| ·特征 | 第49-50页 |
| ·原因 | 第50页 |
| ·闲暇生活方式 | 第50-52页 |
| ·特征 | 第50-51页 |
| ·原因 | 第51-52页 |
| ·社会交往生活方式 | 第52-53页 |
| ·特征 | 第52页 |
| ·原因 | 第52-53页 |
| ·观念意识 | 第53-54页 |
| ·特征 | 第53页 |
| ·原因 | 第53-54页 |
| ·对策与建议 | 第54-58页 |
| ·引导失地农民再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 第54-55页 |
| ·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增强生活安全感 | 第55-56页 |
| ·加强火地农民社区建设,营造社区市民文化 | 第56页 |
| ·探索失地农民分散安置方式,提升身份认同 | 第56-58页 |
| 6 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 第58-59页 |
| ·研究的新意 | 第58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一: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专家问卷 | 第61-62页 |
| 附录二: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 附录三: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调查问卷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