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赤子之心长不泯:吴永刚的电影世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序言 曲终人未散第8-12页
第一章 光影流转:"终我身于电影事业"第12-60页
 一、龙套:从小学徒到美工师(1925—1934)第12-16页
 二、亮相:孤篇也当横绝的《神女》(1934)第16-24页
 三、转身:《浪淘沙》语惊四座(1936)第24-31页
 四、圆场:英雄话语和都市悲欢(1936—1949)第31-43页
 五、走板:红色影像中的另类(1950—1955)第43-48页
 六、独白:创痛中的自我抒发(1957—1979)第48-54页
 七、压轴:为社会疗伤(1980—1981)第54-60页
第二章 作品与风格:刚柔相会气均匀第60-71页
 一、绘影:用光作画第60-62页
 二、叙事:戏剧性的消解第62-65页
 三、写意:古典诗学第65-68页
 四、传情:泪光与微笑第68-71页
第三章 视野与胸怀:兼收并蓄成一家第71-83页
 一、拿来主义第71-74页
 二、政论不能代替艺术第74-77页
 三、作品商品应取中庸之道第77-81页
 四、电影也要讲点"优生学"第81-83页
第四章 修齐与济世:和而不同大同梦第83-94页
 一、个性解放,个体价值的确认第83-86页
 二、平等发展,自由民主的追求第86-88页
 三、父慈子孝,真情挚爱的嘉许第88-91页
 四、安居乐业,咸与为善的祈望第91-94页
结语 不仅为了纪念第94-98页
参考书目第98-101页
附录第101-123页
 一、吴永刚生平及创作年表第101-108页
 二、吴永刚影片目录第108-110页
 三、吴永刚著述篇目索引第110-112页
 四、重要研究文章索引第112-123页
后记(代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作影像的吸引力研究--以武侠动作电影为例
下一篇:陆港十年忆--上世纪50年代大陆电影与香港左派电影内在统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