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01型燃机余热锅炉汽包及“四管”受热面日启动过程的寿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锅炉启动过程中汽包壁的瞬态温度场计算方法 | 第10-13页 |
·锅炉汽包在启动过程中的应力计算 | 第13-16页 |
·关于"四管"受热面安全的研究 | 第16-17页 |
·疲劳失效研究 | 第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ANSYS余热锅炉汽包计算 | 第19-50页 |
·疲劳强度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结构疲劳失效的基本特征 | 第19页 |
·结构疲劳的类型及疲劳设计程序 | 第19-20页 |
·高温疲劳 | 第20-24页 |
·蠕变的基本知识 | 第21页 |
·蠕变与疲劳交互作用 | 第21-22页 |
·热疲劳 | 第22-24页 |
·压力容器热应力和内压应力的解析解法 | 第24-26页 |
·内外壁温差所引起的热应力 | 第24-25页 |
·由上下壁温差所产生的热应力 | 第25页 |
·内压力引起的应力 | 第25页 |
·总应力 | 第25-26页 |
·疲劳分析主要步骤 | 第26页 |
·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及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计算对象建模 | 第27页 |
·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分析设置 | 第28-29页 |
·材料设置 | 第29页 |
·分析设置 | 第29页 |
·初试条件与边界条件设置 | 第29-30页 |
·初试条件 | 第29页 |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校核点的确定 | 第30-32页 |
·理论校核点 | 第30-32页 |
·实际校核点 | 第32页 |
·温度及应力计算结果与结果分析 | 第32-45页 |
·低压锅筒 | 第32-36页 |
·中压锅筒 | 第36-40页 |
·高压锅筒 | 第40-45页 |
·热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热应力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计算结果 | 第47-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余热锅炉"四管"寿命评估 | 第50-6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50页 |
·锅炉"四管"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计算 | 第50-59页 |
·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及网格划分 | 第50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0-53页 |
·温度场与应力场计算结果云图 | 第53-5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余热锅炉首排管子失效分析 | 第62-7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2页 |
·交变应力介绍 | 第62-64页 |
·高周疲劳 | 第64-65页 |
·简化的S-N曲线 | 第64-65页 |
·古德曼疲劳图 | 第65页 |
·建模 | 第65-66页 |
·再热器单管在卡门涡街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66-70页 |
·烟气速度计算 | 第66-68页 |
·卡门涡街力的计算 | 第68-70页 |
·管子受力计算 | 第70-73页 |
·边界条件施加 | 第70-7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