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需求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7-8页 |
·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7页 |
·现实依据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2-14页 |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研究难点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科学发展观要求关注需求 | 第14-23页 |
·需求的含义、类型和特征 | 第14-17页 |
·需求的含义 | 第14-15页 |
·需求的类型 | 第15页 |
·需求的特征 | 第15-17页 |
·需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17-20页 |
·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 | 第17-18页 |
·需求影响社会发展的性质和面貌 | 第18-19页 |
·需求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 | 第19-20页 |
·科学发展观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 | 第20-23页 |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20-21页 |
·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21页 |
·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21-23页 |
3 目前我国需求满足中存在的不足 | 第23-30页 |
·需求结构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 第23-25页 |
·需求结构不科学的具体表现 | 第23-24页 |
·需求结构不科学的消极影响 | 第24页 |
·需求结构不科学的成因分析 | 第24-25页 |
·需求满足程度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第25-27页 |
·需求满足程度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 第26页 |
·需求满足程度不均衡的消极影响 | 第26-27页 |
·需求满足程度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 第27页 |
·需求满足方式与社会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 第27-30页 |
·需求满足方式不合理的具体表现 | 第28页 |
·需求满足方式不合理的消极影响 | 第28-29页 |
·需求满足方式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 第29-30页 |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0-40页 |
·加强三大文明建设,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0-33页 |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 | 第30-31页 |
·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需求 | 第31-32页 |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 第32-33页 |
·统筹兼顾,协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3-36页 |
·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3-34页 |
·统筹区域发展,满足各区域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4-35页 |
·统筹社会分配,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5-36页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第36-40页 |
·实现价值观念转变 | 第37-38页 |
·健全生态伦理制度 | 第38页 |
·提倡环保行为方式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