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一、选择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二、本文所依据的美学原理及创新之处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汶川地震报道所展示的生命之美 | 第10-21页 | 
| 一、汶川地震报道对生命顽强之美的关注 | 第10-15页 | 
| (一) 多种传播元素的综合运用展现特殊生存环境 | 第10-12页 | 
| (二) 对特殊生存环境中生命顽强之美的关注 | 第12-14页 | 
| (三) 特殊生存环境下人所展现的生命之爱 | 第14-15页 | 
| 二、汶川地震报道对生命价值之美的关注 | 第15-21页 | 
| (一) 关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逝去生命的关爱之美 | 第15-16页 | 
| (二) 汶川地震报道对生命尊严的维护 | 第16-21页 | 
| 第二章 汶川地震报道中所关注的伦理之美 | 第21-32页 | 
| 一、关注汶川地震所展现出的性善之美 | 第21-26页 | 
| (一) 关注国家救援所展示的精神力量之美 | 第21-24页 | 
| 1、国家救援凝聚精神力量 | 第21-23页 | 
| 2、信息公开安抚受众恐惧心理 | 第23-24页 | 
| (二) 关注国际救援所展示的人类之爱 | 第24-25页 | 
| (三) 关注灾民互救的相濡以沫之美 | 第25-26页 | 
| 二、关注汶川地震中的崇高之美 | 第26-32页 | 
| (一) 以民族精神中的人类性展示崇高之美 | 第26-27页 | 
| (二)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性展示崇高之美 | 第27-30页 | 
| 1、人性的善恶 | 第27-29页 | 
| 2、舍生取义成就崇高人性之美 | 第29-30页 | 
| (三) 以人性关怀中的人类性展示崇高之美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汶川地震报道对人类之美的关注 | 第32-41页 | 
| 一、汶川地震报道中对人类大爱的关注 | 第32-37页 | 
| (一)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所展示的人类大爱 | 第32-36页 | 
| 1、亲情之爱 | 第32-33页 | 
| 2、友情之爱 | 第33-34页 | 
| 3、爱情之爱 | 第34-36页 | 
| (二) 中华民族的大爱无疆 | 第36-37页 | 
| 二、汶川地震报道的人类之爱与人类性之美 | 第37-41页 | 
| (一) 人的生物性及感性生命追求 | 第37-38页 | 
| (二) 人的社会性及集团功利性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注释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