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博弈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东盟、欧美三方博弈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导论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回顾与评析 | 第15-18页 |
| ·重商主义 | 第15页 |
|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第15-16页 |
| ·凯恩斯的超贸易保护主义 | 第16-17页 |
| ·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 | 第17-18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 第18页 |
|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3. 危机时期贸易保护态势 | 第20-25页 |
| ·国际贸易概况 | 第20页 |
| ·贸易保护态势 | 第20-25页 |
| 4. 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动因 | 第25-37页 |
| ·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外部动因 | 第25-26页 |
| ·动因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加剧 | 第25页 |
| ·动因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 第25-26页 |
| ·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内部动因:贸易关系 | 第26-37页 |
| ·中国---东盟对外贸易关系 | 第28-33页 |
| ·东盟---欧美对外贸易关系 | 第33-35页 |
| ·中国---欧美对外贸易关系 | 第35-37页 |
| 5. 后危机时代中博弈各方的贸易策略博弈分析 | 第37-44页 |
| ·博弈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 ·博弈支付矩阵核算 | 第38-40页 |
| ·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 第40-44页 |
| 6. “非主流”贸易政策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在校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