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54页 |
§1.1 引言 | 第13-16页 |
§1.2 农药品种的发展现状 | 第16-38页 |
·除草剂的发展 | 第17-26页 |
·杀菌剂的发展 | 第26-33页 |
·杀虫剂的发展 | 第33-38页 |
§1.3 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 第38-39页 |
§1.4 合理分子设计策略 | 第39-45页 |
·农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40-41页 |
·抗性预测 | 第41-43页 |
·基于碎片的分子设计 | 第43-45页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第二章 分子类农药性研究 | 第54-69页 |
§2.1 引言 | 第54-56页 |
§2.2 农药分子结构库的构建、统计方法及物化参数选择 | 第56-58页 |
§2.3 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物理化学性质比较 | 第58-61页 |
§2.4 农药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 第61-64页 |
§2.5 类农药性与类药性的差别 | 第64-65页 |
§2.6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三章 生长素及赤霉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9-96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关键位点在生长素分子识别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 第70-80页 |
·计算方法 | 第72-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3.3 赤霉素调控植物生长分子机制的新见解 | 第80-90页 |
·计算方法 | 第82-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0页 |
§3.4 小结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第四章 农药抗性的分子机制及抗性预测方法学研究 | 第96-135页 |
§4.1 引言 | 第96-97页 |
§4.2 基因缺失型PPO酶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 第97-111页 |
·计算方法 | 第99-10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1页 |
§4.3 计算突变扫描(CMS)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农药抗性预测中的应用 | 第111-126页 |
·计算方法 | 第113-11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26页 |
§4.4 小结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5页 |
第五章 基于碎片的农药分子设计 | 第135-173页 |
§5.1 引言 | 第135-137页 |
§5.2 农药分子碎片库的构建 | 第137-138页 |
§5.3 以细胞色素bc1复合物为靶标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 | 第138-148页 |
·计算方法 | 第141-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2-148页 |
§5.4 以PPO酶为靶标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 | 第148-166页 |
·计算方法 | 第151-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2-166页 |
§5.5 小结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173-175页 |
附录1 缩写对照 | 第175-1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章节编写目录 | 第176-178页 |
后记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