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进水方式对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污水上地处理系统概述 | 第10-13页 |
·慢速渗滤 | 第11页 |
·快速渗滤 | 第11-12页 |
·地表漫流 | 第12页 |
·地下渗滤 | 第12-13页 |
·湿地系统 | 第13页 |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 第13-17页 |
·CRI工艺概述 | 第13-15页 |
·CRI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脱氮机理 | 第17-20页 |
·硝化反硝化作用 | 第18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 | 第18-19页 |
·厌氧氨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20-22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进水方式对CRI系统氮的分布的影响 | 第24-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实验装置—人工快渗池 | 第24-26页 |
·渗滤介质的来源与性质 | 第26-27页 |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4页 |
·分段进水方式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28-36页 |
·复合流进水方式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36-40页 |
·上行流进水方式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CRI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 第46-6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56页 |
·实验材料 | 第46-50页 |
·快渗池填料微生物DNA的提取 | 第50-51页 |
·基因组DNA的纯化 | 第51-52页 |
·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 | 第52-54页 |
·DGGE实验 | 第54-55页 |
·DGGE电泳指纹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填料微生物DNA的提取结果 | 第56-57页 |
·基因组DNA的纯化结果 | 第57-58页 |
·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结果 | 第58-61页 |
·DGGE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