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 ·氧化铝生产 | 第8-12页 |
| ·氧化铝溶出率 | 第10-11页 |
| ·含硅矿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 第11页 |
| ·赤泥碱耗 | 第11-12页 |
| ·国内外高硅铝土矿应用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 ·减少生产流程中活性二氧化硅数量 | 第12-15页 |
| ·优化生产过程降低产物中苛性碱的残留量 | 第15-18页 |
| ·脱硅产物或赤泥碱回收工艺 | 第18-20页 |
| ·高硅铝土矿处理方法评价 | 第20-2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主要设备及分析方法 | 第22-31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25页 |
| ·铝土矿 | 第22-23页 |
| ·循环母液 | 第23-24页 |
| ·沉铝溶液 | 第24页 |
| ·其他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5-26页 |
| ·高压群釜和高压釜 | 第25-26页 |
| ·其他设备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 ·常规溶出工艺 | 第26-27页 |
| ·二段法溶出工艺 | 第27-2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 ·铝土矿或赤泥化学分析 | 第28-30页 |
| ·赤泥或铝土矿中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二段法降低贵州铝土矿溶出赤泥碱耗的研究 | 第31-40页 |
| ·二段法溶出降低赤泥碱耗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 ·贵州矿溶出性能的研究 | 第32-35页 |
| ·贵州铝土矿可预脱硅性能研究 | 第32-34页 |
| ·氧化钙对贵州铝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贵州矿二段法溶出 | 第35-38页 |
| ·常规溶出与二段法溶出效果对比 | 第35-36页 |
| ·后段溶出温度对贵州矿二段法溶出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后段溶出时间对贵州矿二段法溶出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 ·贵州矿赤泥物相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二段法降低平果铝土矿溶出赤泥碱耗实验研究 | 第40-49页 |
| ·研究背景 | 第40-41页 |
| ·溶出设备对赤泥碱耗产生影响的因素探讨 | 第41-44页 |
| ·搅拌方式对钢弹二段法溶出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 ·后段升温和冷却速度对二段法溶出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溶出设备对二段法前段预脱硅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两种溶出设备相结合二段法溶出效果 | 第43-44页 |
| ·平果铝土矿焙烧后二段法溶出效果 | 第44-47页 |
| ·焙烧前后平果铝土矿预脱硅性能的研究 | 第44-46页 |
| ·采用高压釜进行焙烧后平果铝土矿二段法溶出 | 第46页 |
| ·平果铝土矿高压釜二段法溶出赤泥物相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化学物相分析研究铝土矿溶出过程中物相的变化 | 第49-56页 |
| ·赤泥中含硅物相化学物相分析原理 | 第49-51页 |
| ·平果铝土矿和赤泥总SIO_2的测定 | 第51页 |
| ·酸法测硅影响因素研究 | 第51-54页 |
| ·盐酸浓度对脱硅渣溶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时间对赤泥脱硅渣溶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温度对赤泥脱硅渣溶解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化学物相分析在二段法研究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附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