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吡咯低聚酰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构象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刺激响应型化合物概述 | 第10-22页 |
1.2.1 光刺激响应型化合物 | 第10-12页 |
1.2.2 氧化还原响应型化合物 | 第12-13页 |
1.2.3 离子刺激响应型化合物 | 第13-22页 |
1.3 基于吡咯衍生物的阴离子识别体系概述 | 第22-25页 |
1.3.1 环状吡咯衍生物阴离子识别体系 | 第22-24页 |
1.3.2 非环状吡咯衍生物阴离子识别体系 | 第24-2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设计思路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吡咯低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50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49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32页 |
2.2.2 吡咯二聚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32-36页 |
2.2.3 吡咯四聚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42页 |
2.2.4 吡咯双酸片段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45页 |
2.2.5 吡咯五聚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45-49页 |
2.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吡咯低聚物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 | 第50-62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吡咯低聚物的结构 | 第50-55页 |
3.2.1 吡咯二聚体的结构 | 第50-53页 |
3.2.2 吡咯五聚体的结构 | 第53-55页 |
3.3 吡咯低聚物对阴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55-61页 |
3.3.1 吡咯低聚物对阴离子的识别能力 | 第55-58页 |
3.3.2 吡咯低聚物识别阴离子后的构象变化 | 第58-61页 |
3.4 小结 | 第61-62页 |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附录 | 第70-9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