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初等学校、中等学校论文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使用后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对象与目的第14-15页
        1.2.1 主要概念第14页
        1.2.2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2.3 研究目的第15页
    1.3 创新点第15-16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7-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2章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使用后评价前期准备第20-46页
    2.1 评价前期准备概述第20-21页
        2.1.1 前期准备的内容第20页
        2.1.2 前期准备的目的第20-21页
    2.2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的相关规范第21-29页
        2.2.1 安全疏散与规模第22-25页
        2.2.2 教室设施及设备第25-27页
        2.2.3 物理环境与指标第27-29页
    2.3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的功能与形式第29-36页
        2.3.1 普通教室的组合方式第29-31页
        2.3.2 普通教室的平面形式第31-33页
        2.3.3 普通教室的功能分区第33-35页
        2.3.4 普通教室的布置模式第35-36页
    2.4 使用后评价相关理论概述第36-44页
        2.4.1 使用后评价及其相关概念第37-38页
        2.4.2 使用后评价发展历程第38-40页
        2.4.3 使用后评价代表性理论第40-41页
        2.4.4 使用后评价类型第41-42页
        2.4.5 使用后评价层次第42-43页
        2.4.6 使用后评价旨趣第43页
        2.4.7 使用后评价类别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使用后评价过程第46-86页
    3.1 评价过程概述第46-50页
        3.1.1 评价客体与主体第46-47页
        3.1.2 样本的抽样原则第47-48页
        3.1.3 评价旨趣和内容第48-49页
        3.1.4 评价类别和层次第49页
        3.1.5 实施计划与框架第49-50页
    3.2 评价客体分析第50-73页
        3.2.1 评价样本的选择第50-58页
        3.2.2 样本一(文化路小学南侧教学楼五年8班)第58-60页
        3.2.3 样本二(文化路小学北侧教学楼四年5班)第60-62页
        3.2.4 样本三(文艺二校东侧教学楼三年15班)第62-64页
        3.2.5 样本四(文艺二校西侧教学楼四年2班)第64-66页
        3.2.6 样本五(光明中学教学楼八年5班)第66-67页
        3.2.7 样本六(四十三中学教学楼 二年17班)第67-69页
        3.2.8 样本七(敬业中学教学楼 初二4班)第69-71页
        3.2.9 样本八(二十四中学教学楼 高二4班)第71-73页
    3.3 评价主体分析第73-75页
        3.3.1 评价主体概况第73页
        3.3.2 自由访谈记录第73-75页
    3.4 客观评价体系第75-77页
        3.4.1 测量变量的确定第75-76页
        3.4.2 测量仪器布置第76-77页
    3.5 主观评价体系第77-84页
        3.5.1 主观评价指标集第78-80页
        3.5.2 主观评价模型第80-82页
        3.5.3 调查问卷设计第82页
        3.5.4 问卷量化方法第82-84页
    3.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4章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分析第86-112页
    4.1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客观评价结果第86-98页
        4.1.1 面积与功能第86-88页
        4.1.2 安全与疏散第88-91页
        4.1.3 室内空气质量第91-93页
        4.1.4 光环境第93-94页
        4.1.5 声环境第94-95页
        4.1.6 热环境第95-98页
    4.2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主观评价结果第98-108页
        4.2.1 空间尺度主观评价结果第98-100页
        4.2.2 设备设施主观评价结果第100-102页
        4.2.3 物理环境主观评价结果第102-106页
        4.2.4 心理感受主观评价结果第106-108页
    4.3 沈阳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108-111页
        4.3.1 客观评价结果分析第108-109页
        4.3.2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第109-110页
        4.3.3 主、客观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110-111页
    4.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112-116页
    5.1 结论第112-113页
        5.1.1 共性问题第112-113页
        5.1.2 个性问题第113页
    5.2 建议第113-116页
        5.2.1 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议第113-114页
        5.2.2 逐步改进问题的建议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附录第118-130页
作者简介第130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机床主轴回转精度动态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SOA的移动交警抓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