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二维铋单质纳米片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二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第11-16页
        1.2.1 微机械剥离法第11-12页
        1.2.2 机械辅助液相剥离法第12-14页
        1.2.3 离子插层辅助液相剥离第14页
        1.2.4 离子交换辅助液相剥离第14页
        1.2.5 氧化辅助液相剥离第14-15页
        1.2.6 选择性刻蚀辅助液相剥离第15页
        1.2.7 化学气相沉积第15-16页
        1.2.8 湿化学法合成第16页
    1.3 二维金属单质钠离子电池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二维金属单质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第17-18页
        1.3.2 二维金属单质/碳复合材料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第18-19页
    1.4 金属Bi微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1 金属Bi微纳米材料形貌的制备第19-21页
        1.4.2 金属Bi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2-25页
        1.5.1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5-27页
        2.1.1 实验试剂第25页
        2.1.2 实验设备第25-27页
    2.2 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第27-28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第27页
        2.2.2 热重分析第27页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7页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7-28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8页
        2.2.6 原子力显微镜第28页
    2.3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8-30页
        2.3.1 电池电极的制备第28-29页
        2.3.2 电池的组装第29页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30页
        2.3.4 理论容量的计算第30页
    2.4 GO的制备第30-32页
第3章 二维铋单质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制备第32-41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3页
        3.2.1 FLB纳米材料的制备第32页
        3.2.2 FLB-G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2-33页
    3.3 FLB及 FLB-G纳米材料的结构表征第33-37页
        3.3.1 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第33页
        3.3.2 形貌结构表征第33-34页
        3.3.3 X-射线能谱表征第34-35页
        3.3.4 AFM表征第35-36页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第36-37页
    3.4 FLB纳米材料合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7-40页
        3.4.1 剥离溶剂对FLB的影响第37-38页
        3.4.2 剥离时间对FLB的影响第38-39页
        3.4.3 还原剂浓度及用量对FLB的影响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FLB-G复合材料钠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第41-54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1-46页
        4.2.1 循环伏安测试第41-42页
        4.2.2 倍率性能测试第42-43页
        4.2.3 恒电流循环稳定性测试第43页
        4.2.4 循环后电极表征第43-45页
        4.2.5 面积容量测试第45-46页
    4.3 与近期相关文献性能对比第46-48页
    4.4 电池性能机理研究第48-52页
        4.4.1 铋钠化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第48页
        4.4.2 钠离子的嵌入面的晶格指数第48-49页
        4.4.3 理论计算铋膨胀参数第49页
        4.4.4 原位技术探究钠化机理第49-51页
        4.4.5 膨胀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铋钠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4-58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铋钠合金电极的制备第54页
    5.3 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7页
        5.3.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54-55页
        5.3.2 恒电流循环稳定性测试第55-56页
        5.3.3 库伦效率性能测试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硫化钼助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及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卫星遥感的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扬尘源颗粒物排放及空间分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