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

温室气体激光外差光谱测量技术与反演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分子吸收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第11-16页
        1.1.1 水汽第12-13页
        1.1.2 甲烷第13-14页
        1.1.3 臭氧第14-16页
    1.2 分子吸收对激光大气传输的影响第16页
    1.3 气体吸收光谱测量技术与仪器第16-26页
        1.3.1 太阳辐射计第16-17页
        1.3.2 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第17-18页
        1.3.3 空间外差光谱仪第18-19页
        1.3.4 激光外差光谱仪第19-26页
    1.4 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大气结构与分子吸收光谱理论第27-45页
    2.1 大气主要吸收气体成分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第27-33页
        2.1.1 大气中的主要吸收气体第28-31页
        2.1.2 大气垂直分布特征及常用大气模式第31-33页
    2.2 分子光谱第33-36页
        2.2.1 分子能级第33-34页
        2.2.2 转动光谱第34页
        2.2.3 振动光谱第34-35页
        2.2.4 振动转动光谱第35-36页
    2.3 分子谱线线强与线型第36-39页
        2.3.1 气体分子吸收线强第36-37页
        2.3.2 气体分子吸收线型第37-39页
        2.3.3 谱线的压力位移第39页
    2.4 HITRAN数据库第39-40页
    2.5 透过率计算方法第40-43页
        2.5.1 逐线积分法第40-42页
        2.5.2 相关k分布法第42页
        2.5.3 谱带模式方法第42-43页
    2.6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激光外差光谱测量技术与反演算法第45-69页
    3.1 激光外差光谱仪的信噪比分析第45-51页
    3.2 激光外差光谱仪的仪器线型函数分析第51-55页
    3.3 气体浓度反演算法第55-68页
        3.3.1 最优估算法原理第55-59页
        3.3.2 先验廓线第59-61页
        3.3.3 反演流程及参数设置第61-68页
    3.4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双波段激光外差光谱仪第69-87页
    4.1 3.53μm和3.29μm激光外差光谱仪的搭建第69-73页
        4.1.1 目标跟踪模块第70页
        4.1.2 外差光路模块第70-72页
        4.1.3 外差信号处理模块第72-73页
    4.2 激光外差光谱仪信噪比的提高第73-76页
    4.3 激光外差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第76-79页
    4.4 激光外差数据预处理第79-85页
        4.4.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经验模态分解去噪第79-84页
        4.4.2 测量信号的去调制第84-85页
    4.5 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典型地区温室气体浓度反演结果第87-103页
    5.1 典型地区水汽浓度反演结果第87-92页
        5.1.1 合肥地区第87-88页
        5.1.2 敦煌地区第88-91页
        5.1.3 姚安地区第91-92页
    5.2 典型地区甲烷浓度反演结果第92-95页
        5.2.1 合肥地区第93页
        5.2.2 敦煌地区第93-94页
        5.2.3 姚安地区第94-95页
    5.3 合肥地区臭氧廓线反演结果第95-97页
    5.4 温室气体反演特征量分析第97-101页
    5.5 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6.1 总结第103-104页
    6.2 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烧结中磁致粒间界面强化机制SR-CT实验研究
下一篇:超高精细度光纤法珀微腔的实验制备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