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药裸花紫珠烫伤膏药效及制备研究
缩略语 | 第8-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一、前言 | 第13-21页 |
1.1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5页 |
1.2 裸花紫珠的药理活性研究 | 第15-17页 |
1.3 裸花紫珠的毒理学研究 | 第17页 |
1.4 裸花紫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7-18页 |
1.5 裸花紫珠的临床应用 | 第18-19页 |
1.6 裸花紫珠的产品开发 | 第19页 |
1.7 问题与展望 | 第19-21页 |
二、裸花紫珠提取物的制备研究 | 第21-28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21页 |
2.1.1 药材 | 第21页 |
2.1.2 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2 水提取物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5页 |
2.2.1 药材前处理 | 第21页 |
2.2.2 药材水分的测定 | 第21页 |
2.2.3 浸膏得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4 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药 | 第22-23页 |
2.2.5 药材水提取工艺因素与水平 | 第23-24页 |
2.2.6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24-25页 |
2.2.7 工艺验证性实验 | 第25页 |
2.3 溶剂萃取部位的制备 | 第25-26页 |
2.4 裸花紫珠提取物的活性筛选实验 | 第26-27页 |
2.4.1 药物的制备 | 第26页 |
2.4.2 药效活性筛选实验 | 第26页 |
2.4.3 筛选结果 | 第26-27页 |
2.5 讨论 | 第27页 |
2.6 小结 | 第27-28页 |
三、裸花紫珠水提取物治疗烫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究 | 第28-39页 |
3.1 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3.1.1 动物 | 第28页 |
3.1.2 试剂 | 第28-29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3.1.4 药物的制备 | 第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3.2.1 烫伤模型的制备造模与分组治疗 | 第29-30页 |
3.2.2 伤口愈合的宏观分析 | 第30页 |
3.2.3 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第30页 |
3.2.4 ELISA | 第30页 |
3.2.5 Western Blot分析 | 第30-31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1-37页 |
3.4.1 总体观测结果 | 第31-32页 |
3.4.2 伤口面积的变化 | 第32页 |
3.4.3 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32-35页 |
3.4.4 TNF-α和IL-10的定量分析 | 第35-36页 |
3.4.5 TGF-β1的定量分析 | 第36页 |
3.4.6 VEGF的定量分析 | 第36页 |
3.4.7 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36-37页 |
3.5 讨论 | 第37-38页 |
3.6 小结 | 第38-39页 |
四、黎药裸花紫珠烫伤膏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9-44页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39-40页 |
4.1.1 药品与试剂 | 第39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4.2 制备方法 | 第40-43页 |
4.2.1 基质选择 | 第40页 |
4.2.2 处方筛选 | 第40-41页 |
4.2.3 正交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41-42页 |
4.2.4 工艺验证性实验 | 第42页 |
4.2.5 制备工艺流程 | 第42-43页 |
4.2.6 物理性状观察 | 第43页 |
4.2.7 离心分层试验 | 第43页 |
4.2.8 耐热耐寒试验 | 第43页 |
4.3 讨论 | 第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