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含硫氮杂金属卟啉及其组装体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半导体光催化第11-12页
    1.2 仿生光催化第12-14页
        1.2.1 细胞色素P-450简介第12-13页
        1.2.2 金属卟啉简介第13-14页
    1.3 金属卟啉在仿生催化领域的应用第14-22页
        1.3.1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第15-17页
        1.3.2 胺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第17-19页
        1.3.3 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第19-22页
    1.4 本文的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氧化锌负载四羟甲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钴卟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第23-38页
    2.1 序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四羟甲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钴卟啉的合成第23-25页
        2.2.2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第25页
        2.2.3 ZnO/CoPz(hmdtn)4光催化降解RhB第25页
        2.2.4 RhB降解产物的分析第25页
        2.2.5 循环伏安曲线第25-26页
        2.2.6 ESR测试方法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I)—含硫氮杂卟啉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第26-30页
        2.3.1 四羟甲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钴卟啉的表征第26-28页
        2.3.2 负载型催化剂ZnO/CoPz(hmdtn)4的表征第28-30页
    2.4 结果与讨论(II)—负载型催化剂降解RhB性能探究第30-37页
        2.4.1 负载量对RhB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影响第30页
        2.4.2 光照的波长对RhB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影响第30-31页
        2.4.3 不同卟啉的光催化活性比较第31-32页
        2.4.4 载体对光催化降解RhB的影响第32-33页
        2.4.5 循环实验第33页
        2.4.6 光催化降解RhB机理研究第33-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镁铝型双金属氧化物负载四羟甲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钴卟啉光催化氧化苄胺探究第38-59页
    3.1 序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3.2.1 镁铝型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第39页
        3.2.2 负载型催化剂Mg-AlLDOs/CoPz(hmdtn)4的制备第39页
        3.2.3 CoPz(hmdtn)4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性第39-40页
        3.2.4 光催化氧化苄胺第40-41页
        3.2.5 活性氧物种的检测第41页
        3.2.6 过氧化氢的检测第41页
    3.3 结果与讨论(I)—负载型催化剂Mg-AlLDOs/CoPz(hmdtn)4表征第41-45页
    3.4 结果与讨论(II)—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苄胺第45-58页
        3.4.1 空白实验第45-46页
        3.4.2 溶剂效应第46页
        3.4.3 负载量对光催化氧化苄胺的影响第46-47页
        3.4.4 动力学曲线第47-48页
        3.4.5 光照波长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8页
        3.4.6 光照强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3.4.7 对比实验第49-50页
        3.4.8 负载型催化剂的稳定性第50-51页
        3.4.9 循环实验第51页
        3.4.10 底物拓展第51-53页
        3.4.11 光催化氧化苄胺的机理研究第53-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八(6-咪唑正己硫基)四氮杂锌卟啉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第59-73页
    4.1 序言第59页
    4.2 实验部分第59-62页
        4.2.1 八(6-咪唑正己硫基)四氮杂锌卟啉的合成第59-60页
        4.2.2 ZnPz(SHe-Im)8与PdCl2自组装第60-61页
        4.2.3 苯甲醇的催化氧化第61-62页
    4.3 结果与讨论(I)—八(6-咪唑正己硫基)四氮杂卟啉及其组装材料的表征..第62-67页
        4.3.1 八(6-咪唑正己硫基)四氮杂卟啉的表征第62-64页
        4.3.2 ZnPz(SHe-Im)8与PdCl2自组装材料表征第64-67页
    4.4 结果与讨论(II)—ZnPz(SHe-Im)8与PdCl2组装材料氧化苯甲醇第67-72页
        4.4.1 空白实验第67-68页
        4.4.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68-69页
        4.4.3 光照强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69页
        4.4.4 氧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69-70页
        4.4.5 催化剂用量对苯甲醇转化的影响第70-71页
        4.4.6 循环实验第71页
        4.4.7 底物拓展第71-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全文总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附录B 实验试剂、药品及仪器第84-86页
附录C GC、GC-MS、LC谱图第86-102页
附录D 各底物厂家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多巴胺掺杂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ICP-MS检测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痕量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