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及辨析 | 第16-23页 |
2.1 领导力 | 第16-18页 |
2.1.1 领导力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领导力的组成要素 | 第17-18页 |
2.1.3 领导力与软实力辨析 | 第18页 |
2.2 执法安全合作 | 第18-21页 |
2.2.1 执法安全合作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的实践 | 第20-21页 |
2.3 领导力与执法安全合作的契合点 | 第21-23页 |
3 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的领导力需求分析 | 第23-35页 |
3.1 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面临的安全挑战 | 第23-27页 |
3.1.1 政治安全 | 第23-25页 |
3.1.2 经济安全 | 第25-26页 |
3.1.3 文化安全 | 第26-27页 |
3.2 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现有模式及不足 | 第27-31页 |
3.2.1 全球执法安全合作模式 | 第28-29页 |
3.2.2 区域国际组织合作模式 | 第29-31页 |
3.2.3 上述模式的不足 | 第31页 |
3.3 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力的必要性 | 第31-35页 |
3.3.1 确保机制高效稳定运行 | 第32页 |
3.3.2 保障“一带一路”经济建设 | 第32-33页 |
3.3.3 推动执法安全合作专业化发展 | 第33-35页 |
4 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的领导力现状分析 | 第35-42页 |
4.1 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现状 | 第35-37页 |
4.1.1 全球合作的参与者 | 第35-36页 |
4.1.2 区域合作的倡导者 | 第36页 |
4.1.3 双边合作的构建者 | 第36-37页 |
4.2 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的领导力问题分析 | 第37-39页 |
4.2.1 政治互信基础薄弱 | 第37页 |
4.2.2 法律制度差异较大 | 第37-38页 |
4.2.3 区域认同感不足 | 第38页 |
4.2.4 成员利益诉求不同 | 第38-39页 |
4.3 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领导力存在的基础 | 第39-42页 |
4.3.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支撑 | 第39-40页 |
4.3.2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的引领 | 第40页 |
4.3.3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推动 | 第40-42页 |
5 加强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领导力的对策 | 第42-49页 |
5.1 中国领导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构想 | 第42-43页 |
5.1.1 坚持主体地位,倡导多边主义 | 第42页 |
5.1.2 坚持法治原则,构建制度框架 | 第42-43页 |
5.1.3 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利益共享 | 第43页 |
5.2 强化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领导力的方法 | 第43-46页 |
5.2.1 提升中国软实力,增加话语权 | 第44页 |
5.2.2 增加中国领导者和从业者人数 | 第44-45页 |
5.2.3 争取执法活动和议题设置领导权 | 第45-46页 |
5.3 细化中国在新亚欧大陆桥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中领导力的建议 | 第46-49页 |
5.3.1 保持高层互访和接触,召开警务研讨会 | 第46-47页 |
5.3.2 加强区域警务技术合作,简化合作程序 | 第47页 |
5.3.3 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区域情报沟通 | 第47-48页 |
5.3.4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警务联络官素质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