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典型核电材料应用现状与焊接问题 | 第10-12页 |
1.3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与数值研究 | 第12-15页 |
1.4 典型核电材料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固态相变对30Cr2Ni4MoV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有限元计算 | 第19-27页 |
2.2.1 有限元计算方法和流程 | 第19-20页 |
2.2.2 温度-组织计算 | 第20-22页 |
2.2.3 应力计算 | 第22-23页 |
2.2.4 热源模型 | 第23-25页 |
2.2.5 材料模型 | 第25-26页 |
2.2.6 有限元模型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3.1 温度场模拟结果和热循环曲线 | 第27-28页 |
2.3.2 应力场模拟结果 | 第28-30页 |
2.3.3 Satoh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P92钢多层多道焊残余应力预测与回火效应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3.2.1 焊接试板制作 | 第33-34页 |
3.2.2 应变测量与应力计算 | 第34-36页 |
3.2.3 误差分析 | 第36页 |
3.2.4 残余应力测量位置 | 第36-37页 |
3.2.5 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 | 第37页 |
3.3 有限元计算 | 第37-41页 |
3.3.1 材料参数 | 第37-39页 |
3.3.2 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3.3 热源模型 | 第40-41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3.4.1 温度场、组织与硬度 | 第41-45页 |
3.4.2 应力场计算结果 | 第45-49页 |
3.4.3 Satoh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核电圆管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与始终端效应 | 第53-73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4.2.1 圆管对接接头制作 | 第53-55页 |
4.2.2 焊接残余应力测量 | 第55-56页 |
4.3 有限元计算 | 第56-59页 |
4.3.1 材料模型 | 第56-57页 |
4.3.2 圆管3-D有限元模型 | 第57-58页 |
4.3.3 平板3-D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9-71页 |
4.4.1 温度场计算结果 | 第59-60页 |
4.4.2 焊接应力场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 | 第60-66页 |
4.4.3 焊接始终端效应计算结果 | 第66-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