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土动力学与振动地基论文

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论文主要工作第16-17页
        1.5.2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基础和苏州城区土体特性分析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地面地震动参数第18-21页
        2.2.1 地震动峰值第18页
        2.2.2 地震动持时第18-19页
        2.2.3 地震动频谱第19-20页
        2.2.4 输入地震动的确定第20-21页
    2.3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21-22页
        2.3.1 频域分析方法第21-22页
        2.3.2 时域分析法第22页
    2.4 苏州研究区土体特性第22-29页
        2.4.1 苏州城区土层状况第23-24页
        2.4.2 土层剪切波速特征分析第24-28页
        2.4.3 等效剪切波速分布特征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土层非均匀凹陷分布对苏州城区地震反应的影响第30-5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的模型建立第30-37页
        3.2.1 地震动输入方式第31-32页
        3.2.2 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第32-34页
        3.2.3 有限元网格单元类型选择与划分第34-35页
        3.2.4 模型参数选取第35-37页
    3.3 水平均匀成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第37-40页
        3.3.1 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特征第37-38页
        3.3.2 地表加速度谱特征第38-39页
        3.3.3 加速度反应谱沿土层深度变化特征第39-40页
    3.4 苏州城区非均匀凹陷场地地震反应特征第40-47页
        3.4.1 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特征第40-41页
        3.4.2 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第41-43页
        3.4.3 加速度反应谱沿深度的变化特征第43-44页
        3.4.4 峰值加速度空间分布特征第44-46页
        3.4.5 峰值位移空间分布特征第46-47页
    3.5 土层非均匀凹陷分布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第47-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凹陷沉积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第50-6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苏州第四纪沉积土的非线性动力本构及参数第50-54页
    4.3 地表地震动非线性特征分析第54-59页
        4.3.1 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第54-56页
        4.3.2 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第56-57页
        4.3.3 地表地震动持时第57-59页
    4.4 地震反应特性空间分布特征第59-64页
        4.4.1 峰值加速度沿土层深度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第59-60页
        4.4.2 峰值位移及峰值速度沿土层深度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第60-61页
        4.4.3 加速度反应谱沿土层深度方向变化特征第61-63页
        4.4.4 最大剪应变变化特征第63-64页
    4.5 沉积土非线性动力特性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第64-67页
        4.5.1 地表PGA对比第64-65页
        4.5.2 地表地震动反应谱对比第65-66页
        4.5.3 峰值加速度沿土层深度变化对比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地震动参数建议值第68-75页
    5.1 苏州城区场地特征周期第68-72页
    5.2 苏州城区场地PGA等值线图第72-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海绵城市水雨情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强电离放电对饮用水突发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应急处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