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实践与经验 | 第16-21页 |
1.2.1 国外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实践与经验 | 第16-17页 |
1.2.2 国内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经验与实践 | 第17-18页 |
1.2.3 国内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功能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国内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研究 | 第19页 |
1.2.5 国内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相关指标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6 国内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相关配套设施的研究 | 第20页 |
1.2.7 国内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的研究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4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3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3 我国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布局的研究 | 第24-34页 |
3.1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功能的研究 | 第24-25页 |
3.1.1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平时防灾”功能 | 第24页 |
3.1.2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灾时避难”功能 | 第24-25页 |
3.2 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3.2.1 系统论视角下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构建 | 第25-26页 |
3.2.2 “点”、“线”、“面”结构的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构建 | 第26-27页 |
3.3 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3.4 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布局研究 | 第29-32页 |
3.4.1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布局的规划层次 | 第29页 |
3.4.2 横向体系(x轴)城市防灾分区系统构建 | 第29-30页 |
3.4.3 纵向体系(y轴)系统层面绿地等级构建 | 第30-32页 |
3.4.4 竖向(z轴)建设时序层面绿地系统构建 | 第32页 |
3.5 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布局的一般规律 | 第32-34页 |
4 我国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指标的研究 | 第34-41页 |
4.1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指标的研究内容 | 第34页 |
4.2 相关规划指标的界定 | 第34-40页 |
4.2.1 人均有效避灾面积 | 第34-35页 |
4.2.2 用地规模 | 第35-37页 |
4.2.3 步行到达时间 | 第37页 |
4.2.4 服务半径 | 第37-38页 |
4.2.5 绿色疏散通道的有效宽度 | 第38-40页 |
4.2.6 隔离缓冲绿带宽度 | 第40页 |
4.3 适用于小城市的相关规划指标的建议 | 第40-41页 |
5 我国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相关配套设施的研究 | 第41-54页 |
5.1 各类防灾避险绿地在配套设施方面的要求 | 第41-42页 |
5.2 各类配套设施规模的确定 | 第42-47页 |
5.2.1 应急生活设施 | 第42-45页 |
5.2.2 应急救灾设施 | 第45-47页 |
5.3 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配套设施规划的建议 | 第47-50页 |
5.4 我国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植物配置规划 | 第50-54页 |
5.4.1 园林植物的防灾避险功能 | 第50-52页 |
5.4.2 防火植物的配置手法 | 第52-54页 |
6 案例分析—怀宁县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 第54-74页 |
6.1 区域概况 | 第54页 |
6.2 怀宁县城市灾害与城市绿地现状 | 第54-59页 |
6.2.1 怀宁县城市灾害现状 | 第54-57页 |
6.2.2 怀宁县城市绿地现状 | 第57-59页 |
6.3 怀宁县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 | 第59-74页 |
6.3.1 城市中心城区防灾分区规划布局 | 第59页 |
6.3.2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指标 | 第59-62页 |
6.3.3 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 | 第62-68页 |
6.3.4 防灾避险绿地配套设施规划 | 第68-71页 |
6.3.5 防灾避险绿地树种规划 | 第71-74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4-77页 |
7.1 结论 | 第74-75页 |
7.2 讨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