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仿生学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1.2.1 仿生学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仿生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范围 | 第14-15页 |
1.2.3 仿生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5-16页 |
1.3 仿生结构材料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3.1 仿生结构材料学研究 | 第16-17页 |
1.3.2 仿生复合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3 仿生抗冲击结构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螳螂虾附足抗冲击结构的机理研究与形态提取 | 第23-33页 |
2.1 雀尾螳螂虾锤状指附足结构介绍 | 第23-24页 |
2.2 雀尾螳螂虾附足抗冲击机理 | 第24-26页 |
2.2.1 螳螂虾附足几丁质螺旋排列微观结构 | 第24-25页 |
2.2.2 螳螂虾附足纤维排列结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2.3 螳螂虾附足表面轮廓提取与逆向成形 | 第26-32页 |
2.3.1 基于LoG算子的图像轮廓提取 | 第26-29页 |
2.3.2 螳螂虾附足形态提取逆向成形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仿螳螂虾附足薄壳结构的制备与力学性能分析 | 第33-43页 |
3.1 仿螳螂虾附足几何形态薄壳构形设计 | 第33-35页 |
3.1.1 薄壳理论主要内容介绍 | 第33页 |
3.1.2 仿螳螂虾附足几何构形设计 | 第33-35页 |
3.2 三种薄壳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 第35-39页 |
3.2.1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 第35-36页 |
3.2.2 薄壳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3.2.2.1 三种薄壳结构的静力学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3.2.2.2 三种薄壳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3.3 三种薄壳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与对比 | 第39-42页 |
3.3.1 静力学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3.2 动力学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3D打印的试件制备与性能比较 | 第43-50页 |
4.1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抗冲击结构制备 | 第43-46页 |
4.1.1 3D打印的主要内容与发展 | 第43-44页 |
4.1.2 抗冲击结构试件制备过程 | 第44-46页 |
4.2 三种抗冲击结构的落锤冲击试验 | 第46-49页 |
4.2.1 实验概况 | 第46-47页 |
4.2.2 实验过程与分析 | 第47-48页 |
4.2.2.1 落锤冲击实验准备工作 | 第47页 |
4.2.2.2 落锤冲击试验过程 | 第47-48页 |
4.2.3 落锤冲击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仿螳螂虾附足纤维螺旋结构设计与抗冲击力学性能试验 | 第50-55页 |
5.1 碳纤维预浸料布材料属性及其加工工艺 | 第50-51页 |
5.2 仿螳螂虾附足螺旋结构设计与制备 | 第51-53页 |
5.2.1 仿螳螂虾附足螺旋结构模具设计与制备 | 第51-52页 |
5.2.2 两种曲面螺旋方式抗冲击试件制备 | 第52-53页 |
5.3 落锤冲击实验及试件抗冲击力学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剪切增稠-碳纤维复合仿生结构的制备与测试 | 第55-64页 |
6.1 剪切增稠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反应机理 | 第55-56页 |
6.2 剪切增稠液配制与溶液剪切增稠流变性能测试 | 第56-61页 |
6.2.1 剪切增稠液配制原料 | 第56-57页 |
6.2.2 剪切增稠液配制方法 | 第57-58页 |
6.2.3 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测试 | 第58-61页 |
6.3 剪切增稠-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 | 第61-62页 |
6.3.1 基于静态浸渍法的抗冲击试件制备 | 第61-62页 |
6.3.2 三组剪切增稠-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对象 | 第62页 |
6.4 落锤冲击实验及试件抗冲击性分析 | 第62-6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7.2 前景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