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致密油藏开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致密油藏定义 | 第9-10页 |
1.2.2 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原始油水赋存状态 | 第10-12页 |
1.2.3 致密油藏开发方式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L1区块致密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 第16-26页 |
2.1 油藏地质概况 | 第16-18页 |
2.1.1 地质特征 | 第16页 |
2.1.2 储层特征 | 第16-18页 |
2.2 油藏开发概况 | 第18-25页 |
2.2.1 区块整体开发概况 | 第18-19页 |
2.2.2 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 | 第19-21页 |
2.2.3 井组注采连通性分析 | 第21-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致密油藏同井注采开发及水驱油机理 | 第26-40页 |
3.1 同井注采方法 | 第26-27页 |
3.2 不同开发阶段水驱油机理 | 第27-37页 |
3.2.1 依靠储层滞留压裂液弹性能驱油阶段 | 第27-29页 |
3.2.2 依靠岩石及地层流体的弹性能驱油阶段 | 第29-31页 |
3.2.3 同井缝间注水驱油阶段 | 第31-37页 |
3.3 同井注采可行性分析 | 第37-38页 |
3.3.1 储层物性 | 第37页 |
3.3.2 技术工艺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水平井同井注采开发方式数值模拟 | 第40-62页 |
4.1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 第40-42页 |
4.1.1 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4.1.2 参数选取 | 第41-42页 |
4.2 储层物性对同井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 | 第42-46页 |
4.2.1 储层渗透率 | 第42-43页 |
4.2.2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 第43-44页 |
4.2.3 启动压力梯度 | 第44-45页 |
4.2.4 应力敏感 | 第45-46页 |
4.3 压裂工艺参数对同井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 | 第46-53页 |
4.3.1 布缝方式 | 第46-48页 |
4.3.2 裂缝半长 | 第48-50页 |
4.3.3 裂缝间距 | 第50-52页 |
4.3.4 裂缝导流系数 | 第52-53页 |
4.4 注采参数对同井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 | 第53-59页 |
4.4.1 周期注水量 | 第54-56页 |
4.4.2 焖井时间 | 第56-57页 |
4.4.3 采液速度 | 第57-59页 |
4.5 不同开发方式开发效果对比 | 第59-61页 |
4.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