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 命名与分类 | 第14页 |
1.2 病原学 | 第14页 |
1.3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1.4 致病机理 | 第15页 |
1.5 防控策略 | 第15页 |
2 中药多糖化学修饰 | 第15-16页 |
2.1 硫酸化修饰 | 第15-16页 |
2.2 磷酸化修饰 | 第16页 |
2.3 乙酰化修饰 | 第16页 |
3 黄芪多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3.1 黄芪多糖的提取 | 第17页 |
3.2 黄芪多糖的精制 | 第17-18页 |
3.3 生物活性 | 第18-20页 |
4.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第二章 黄芪多糖提取及两种分子修饰物的制备 | 第28-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28页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1.3 黄芪多糖提取与纯化 | 第29-30页 |
1.4 磷酸化修饰黄芪多糖 | 第30-31页 |
1.5 硫酸化修饰黄芪多糖 | 第31-32页 |
1.6 多糖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页 |
1.7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36页 |
2.1 黄芪多糖的提取率、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 第32页 |
2.2 磷酸化正交试验结果 | 第32-35页 |
2.3 最佳条件分子修饰的产物 | 第35页 |
2.4 红外光谱结果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4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黄芪多糖及其两种分子修饰物体外抗鸭肝炎病毒作用比较 | 第40-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40页 |
1.2 病毒准备 | 第40页 |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0-41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8页 |
2.1 APS、pAPS和sAPS的细胞安全浓度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2.2 先加多糖时DHAV感染DEHs能力的变化 | 第44-45页 |
2.3 后加多糖时DHAV感染DEHs能力的变化 | 第45-47页 |
2.4 多糖与病毒同时加时DHAV感染DEHs能力的变化 | 第47-48页 |
2.5 RT-PCR测定DHAV含量结果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4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黄芪多糖及其两种分子修饰物临床治疗作用比较 | 第52-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52页 |
1.2 病毒准备 | 第52页 |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2页 |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52-53页 |
1.5 指标测定 | 第53-54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 | 第54-59页 |
2.1 存活率和动态存活情况 | 第54-55页 |
2.2 各组体内病毒含量测定结果 | 第55页 |
2.3 各组氧化损伤评价指标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2.4 各组肝损伤生化评价指标测定结果 | 第56-57页 |
2.5 氧化损伤评价指标与肝损伤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2.6 眼观病理变化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4 小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五章 黄芪多糖及其两种分子修饰物体内外免疫调节作用比较 | 第64-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64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4-65页 |
1.3 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第65页 |
1.4 药物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 | 第65页 |
1.5 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 第65-66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66页 |
2. 结果 | 第66-70页 |
2.1 植物血凝素(PHA)与环孢菌素A(CyA)最佳有效浓度 | 第66页 |
2.2 药物最佳促外周淋巴细胞增殖浓度 | 第66-69页 |
2.3 药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69-70页 |
2.4 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 第70页 |
3 讨论 | 第70-72页 |
4 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