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校园侵权责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2章 校园侵权概述第13-18页
    2.1 校园侵权行为的认定第13-14页
        2.1.1 校园侵权行为的基本阐释第13页
        2.1.2 校园侵权行为的分类第13-14页
    2.2 校园侵权的被侵权人第14-16页
        2.2.1 被侵权人的特殊性第14-15页
        2.2.2 被侵权人的范围第15-16页
        2.2.3 被侵权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第16页
    2.3 校园侵权行为责任主体第16-18页
第3章 校园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第18-25页
    3.1 校园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之选择第18-20页
        3.1.1 过错责任原则第18页
        3.1.2 推定过错责任原则第18-19页
        3.1.3 无过错责任原则第19页
        3.1.4 公平责任原则第19-20页
    3.2 校园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20-25页
        3.2.1 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侵害的事实存在第21-22页
        3.2.2 存在主观过错第22页
        3.2.3 校园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第22-25页
第4章 校园侵权责任的承担第25-33页
    4.1 校园侵权责任的划分第25-26页
    4.2 校园侵权责任的归属第26-28页
        4.2.1 教育机构侵权责任承担第26页
        4.2.2 第三人侵权责任承担第26-28页
    4.3 校园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第28-29页
        4.3.1 校园侵权主要责任方式第28页
        4.3.2 校园侵权特殊责任方式第28-29页
    4.4 校园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第29-33页
        4.4.1 校园侵权责任的减轻事由第29-30页
        4.4.2 校园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第30-33页
第5章 我国校园侵权责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第33-40页
    5.1 我国校园侵权责任承担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5.1.1 学校对第三人侵权承担的补充责任范围不明确第33-34页
        5.1.2 立法冲突导致教唆侵权下监护人责任承担缺位第34-35页
        5.1.3 校园侵权中成年人的权益难得救济第35-36页
    5.2 完善我国校园侵权责任救济方式的建议第36-40页
        5.2.1 明确学校承担“相应补充责任”的规定第36页
        5.2.2 厘清立法思路补充必要解释第36-37页
        5.2.3 将实施侵权的未成年人与监护人列为共同被告第37-38页
        5.2.4 灵活运用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保证成年人权利救济第38-40页
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作者简历第43-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电商背景下平行进口的商标权保护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