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棉花黄萎病致病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中英文缩略语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棉花黄萎病及其病原菌第16-17页
    1.2 大丽轮枝菌的侵染循环第17-18页
    1.3 黄萎病的发生与大田防治第18-20页
    1.4 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挖掘第20-22页
    1.5 大丽轮枝菌的潜在致病因子第22-25页
        1.5.1 真菌疏水蛋白第23页
        1.5.2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第23-25页
    1.6 挖掘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第25-28页
        1.6.1 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第25-27页
        1.6.2 基因敲除技术第27-28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大丽轮枝菌侵染陆地棉早期的转录组分析第30-4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2.1.1 材料与处理第30页
        2.1.2 RNA提取第30-31页
        2.1.3 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第31页
        2.1.4 样本间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第31页
        2.1.5 基因注释与分类第31-32页
        2.1.6 富集分析第32页
        2.1.7 qRT-PCR分析第32-3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2.2.1 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和GO注释第34页
        2.2.2 潜在致病因子的表达分析第34-37页
        2.2.3 上调DEGs的 GO富集分析第37页
        2.2.4 上调DEGs的 KEGG通路分析第37-38页
        2.2.5 转录组测序数据的qRT-PCR验证第38-39页
    2.3 讨论第39-41页
    2.4 候选基因的选择及其基本特性分析第41-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Vdpl1和Vdcdpk1 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46-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6-51页
        3.1.1 实验材料第46页
        3.1.2 大丽轮枝菌基因组DNA提取第46-47页
        3.1.3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47页
        3.1.4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47-48页
        3.1.5 骨架载体线性化处理第48-49页
        3.1.6 重组反应第49页
        3.1.7 大肠杆菌转化第49页
        3.1.8 质粒提取第49-50页
        3.1.9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第50页
        3.1.10 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冻融法)第50页
        3.1.11 农杆菌介导的大丽轮枝菌转化第50-51页
        3.1.12 单孢分离第51页
        3.1.13 孢子计数第51页
    3.2 结果第51-54页
        3.2.1 利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基因敲除质粒第51页
        3.2.2 利用诱导培养基促进孢子的产生第51-52页
        3.2.3 基因敲除子的筛选与鉴定第52-54页
    3.3 讨论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突变体Vd⊿pl1和Vd⊿cdpk1 的表型分析第56-6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4.1.1 材料第56页
        4.1.2 棉花幼苗的培养及孢子收集第56页
        4.1.3 致病力分析第56页
        4.1.4 生长表型分析第56-57页
        4.1.5 数据分析第57页
    4.2 结果第57-60页
        4.2.1 突变体的致病力分析第57页
        4.2.2 突变体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表型分析第57-59页
        4.2.3 突变体菌丝穿透能力的分析第59-60页
    4.3 讨论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5.1 主要结论第62-63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63页
    5.3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附录1 .GO富集分析结果第69-76页
附录2 .KEGG富集结果第76-78页
附录3 .本研究使用的培养基及试剂第78-79页
附录4 .基因序列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城郊土壤及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