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7页 |
1 引言 | 第17-27页 |
1.1 线粒体 | 第17-23页 |
1.1.1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 第17-18页 |
1.1.2 线粒体动态行为 | 第18-21页 |
1.1.3 线粒体动态平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第21页 |
1.1.4 线粒体自噬 | 第21-23页 |
1.2 Dhpr背景 | 第23-24页 |
1.3 果蝇模式生物 | 第24-25页 |
1.4 总结 | 第25-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61页 |
2.1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27-29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1.2 实验抗体 | 第27-28页 |
2.1.3 细胞系及转染方法 | 第28-29页 |
2.2 分子生物学实验 | 第29-40页 |
2.2.1 分子克隆相关实验 | 第29-33页 |
2.2.2 RNA提取 | 第33-34页 |
2.2.3 逆转录合成cDNA | 第34-35页 |
2.2.4 RT-PCR | 第35-36页 |
2.2.5 果蝇基因组提取 | 第36-37页 |
2.2.6 gRNA和Cas9 mRNA体外转录 | 第37-40页 |
2.3 生物化学实验 | 第40-56页 |
2.3.1 免疫荧光实验 | 第40-42页 |
2.3.2 蛋白质印迹实验 | 第42-44页 |
2.3.3 透射电镜 | 第44-49页 |
2.3.4 Biotin switch assay | 第49-53页 |
2.3.5 ROS染色 | 第53-54页 |
2.3.6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54-55页 |
2.3.7 ATP检测 | 第55-56页 |
2.4 果蝇遗传学相关实验 | 第56-60页 |
2.4.1 转基因果蝇的制备 | 第56-58页 |
2.4.2 果蝇培养和杂交 | 第58-59页 |
2.4.3 果蝇寿命长短检测 | 第59页 |
2.4.4 果蝇爬行能力检测 | 第59-60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60-61页 |
2.5.1 定量分析 | 第60页 |
2.5.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0-61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105页 |
3.1 果蝇大规模RNAi遗传筛选结果分析 | 第61-81页 |
3.1.1 果蝇RNAi遗传筛选过程及表型分类 | 第61-64页 |
3.1.2 RNAi筛选策略的科学性分析 | 第64-66页 |
3.1.3 线粒体形态调节网络 | 第66-68页 |
3.1.4 线粒体相关基因 | 第68-74页 |
3.1.5 非线粒体定位基因 | 第74-81页 |
3.2 Dhpr参与调节线粒体正常形态维持 | 第81-105页 |
3.2.1 Dhpr缺失导致线粒体呈大点状聚集 | 第81-83页 |
3.2.2 Dhpr突变体果蝇与Pink1突变体表型相似 | 第83-86页 |
3.2.3 Pink1/park在Dhpr下游或者与Dhpr平行起作用 | 第86-91页 |
3.2.4 Dhpr调节线粒体形态维持依赖其还原酶活性 | 第91-95页 |
3.2.5 敲减Nos加重Dhpr缺失产生的表型 | 第95-97页 |
3.2.6 过表达Drp1可以恢复Dhpr缺失导致的缺陷 | 第97-102页 |
3.2.7 Dhpr通过调节Drp1的亚硝基化进而调节线粒体正常形态维持 | 第102-105页 |
4 讨论 | 第105-108页 |
4.1 遗传筛选建立线粒体调节网络 | 第105-106页 |
4.2 Dhpr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附录 | 第115-148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