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胶体与Eu(Ⅲ)的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6页 |
1.1 胶体概述 | 第16-20页 |
1.1.1 胶体的来源 | 第16-17页 |
1.1.2 胶体的物化特性 | 第17-18页 |
1.1.3 胶体的提取和分离 | 第18页 |
1.1.4 胶体的表征 | 第18-20页 |
1.2 胶体的稳定性 | 第20-26页 |
1.2.1 团聚和沉积 | 第21-23页 |
1.2.2 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1.2.3 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1.3 胶体的吸附行为 | 第26-29页 |
1.3.1 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 第27-28页 |
1.3.2 胶体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 | 第28-29页 |
1.4 胶体的迁移行为 | 第29-34页 |
1.4.1 影响迁移的因素 | 第30-32页 |
1.4.2 迁移机理研究 | 第32-34页 |
1.5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3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膨润土胶体的团聚动力学研究 | 第36-6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44-37页 |
2.1.2 胶体的提取 | 第37页 |
2.1.3 胶体的表征 | 第37-38页 |
2.1.4团聚动力学实验 | 第38-39页 |
2.1.5可逆性实验 | 第3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9-60页 |
2.2.1 胶体的表征 | 第39-41页 |
2.2.2 胶体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3 pH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4 阳离子的影响 | 第43-49页 |
2.2.4.1 动力学实验 | 第44-45页 |
2.2.4.2 附着效率表征 | 第45-47页 |
2.2.4.3 附着效率拟合 | 第47-49页 |
2.2.5 阴离子的影响 | 第49-50页 |
2.2.6 团聚的可逆性 | 第50-51页 |
2.2.7 腐殖酸的影响 | 第51-60页 |
2.2.7.1 腐殖酸对胶体团聚的影响 | 第51-56页 |
2.2.7.2 腐殖酸对附着效率的影响 | 第56-59页 |
2.2.7.3 胶体的团聚机理研究 | 第59-6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膨润土胶体的沉积动力学研究 | 第62-7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2-6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3.1.2 PCS实验 | 第63-64页 |
3.1.3沉积动力学实验 | 第64-65页 |
3.1.4 DLVO计算 | 第65-67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7-78页 |
3.2.1 物相形貌分析 | 第67-68页 |
3.2.2 pH的影响 | 第68-69页 |
3.2.3 温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3.2.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70-74页 |
3.2.5 Zeta电位 | 第74-75页 |
3.2.6 模拟计算 | 第75-7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Eu(Ⅲ)在膨润土胶体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79-9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80-8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80页 |
4.1.2吸附实验 | 第80-81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92页 |
4.2.1 接触时间的影响 | 第81-83页 |
4.2.2 胶体浓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4.2.3 pH的影响 | 第84-85页 |
4.2.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4.2.5 阳离子的影响 | 第86-87页 |
4.2.6 阴离子的影响 | 第87-88页 |
4.2.7 温度的影响 | 第88-91页 |
4.2.8 腐殖酸的影响 | 第91-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膨润土胶体与Eu(Ⅲ)的共迁移行为研究 | 第93-118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93-97页 |
5.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93-94页 |
5.1.2 石英砂的预处理与表征 | 第94-95页 |
5.1.3石英砂柱迁移实验 | 第95-97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7-117页 |
5.2.1 BC单独迁移体系 | 第97-112页 |
5.2.1.1 流速的影响 | 第97-99页 |
5.2.1.2 孔径和粒径的影响 | 第99-101页 |
5.2.1.3 胶体浓度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2.1.4 pH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5.2.1.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5.2.1.6 腐殖酸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5.2.2 Eu(Ⅲ)的单独迁移 | 第112-114页 |
5.2.2.1 Eu(Ⅲ)浓度的影响 | 第112页 |
5.2.2.2 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5.2.3 BC-Eu(Ⅲ)共迁移体系 | 第114-117页 |
5.2.3.1 Eu(Ⅲ)浓度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5.2.3.2 pH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5.2.3.3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HA-BC-Eu(Ⅲ)共迁移行为研究 | 第118-135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119-121页 |
6.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19页 |
6.1.2 HA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9-120页 |
6.1.3 石英砂柱迁移实验 | 第120-121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1-134页 |
6.2.1 HA单独迁移体系 | 第121-126页 |
6.2.1.1 HA浓度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6.2.1.2 pH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6.2.1.3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6.2.2 HA-Eu(Ⅲ)共迁移体系 | 第126-132页 |
6.2.2.1 Eu(Ⅲ)浓度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6.2.2.2 p H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6.2.2.3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6.2.2.4 HA浓度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6.2.3 HA-BC-Eu(Ⅲ) | 第132-13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35-136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