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 | 第15-20页 |
1.1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5-17页 |
1.1.1 德国纳粹的专制统治 | 第15-16页 |
1.1.2 美国商业文化的渗透 | 第16页 |
1.1.3 科技和大众传媒的进步 | 第16-17页 |
1.2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理论来源 | 第17-20页 |
1.2.1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 第17-18页 |
1.2.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 第18页 |
1.2.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内容 | 第20-33页 |
2.1 文化工业的内涵 | 第20-23页 |
2.1.1 文化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文化工业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3 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的区别 | 第22-23页 |
2.2 文化工业的特征 | 第23-27页 |
2.2.1 文化工业的商品化趋向 | 第23-25页 |
2.2.2 文化工业的标准化风格 | 第25-26页 |
2.2.3 文化工业的欺骗性许诺 | 第26-27页 |
2.3 文化工业的危害 | 第27-29页 |
2.3.1 抹杀艺术的个性 | 第28页 |
2.3.2 大众反抗精神的丧失 | 第28-29页 |
2.4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实质 | 第29-33页 |
2.4.1 对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 第29-30页 |
2.4.2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 第30-31页 |
2.4.3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评价及影响 | 第33-43页 |
3.1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 | 第33-36页 |
3.1.1 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新视角 | 第33-34页 |
3.1.2 对个体自主性的关注 | 第34-35页 |
3.1.3 对文化艺术独创性的追求 | 第35-36页 |
3.2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 第36-39页 |
3.2.1 对文化工业的绝对否定 | 第36-37页 |
3.2.2 对科学技术的片面理解 | 第37-38页 |
3.2.3 对大众自主性的低估 | 第38页 |
3.2.4 局限性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3.3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1 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 | 第40页 |
3.3.2 英国伯明翰学派 | 第40-41页 |
3.3.3 美国后现代主义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