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论文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2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7-21页
        一、研究背景第17-19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3页
        一、研究内容第21-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第23-26页
        一、研究意义第23-24页
        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4-2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6-49页
    第一节 关于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文献综述第26-30页
        一、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26-27页
        二、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理论溯源第27-28页
        三、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历史发展第28-30页
    第二节 关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文献综述第30-36页
        一、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形成综述第30-31页
        二、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相关性综述第31-33页
        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文献综述第33-36页
    第三节 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文献综述第36-40页
        一、关于资本有机构成概念的文献综述第37-38页
        二、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的文献综述第38-39页
        三、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计算的文献综述第39-40页
    第四节 关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第40-43页
        一、关于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文献综述第40-41页
        二、关于第一部类优先增长的文献综述第41-42页
        三、关于经济增长理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第42-43页
    第五节 关于宏观调控手段的文献综述第43-47页
        一、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文献综述第43-45页
        二、关于马克思宏观调控手段的文献综述第45-47页
        三、关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的文献综述第47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第49-78页
    第一节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理论的理论基础第49-57页
        一、价值理论的历史研究第49-51页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第51-55页
        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第55-57页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第57-62页
        一、传统资本有机构成第57-59页
        二、拓展的资本有机构成第59-60页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计算第60-62页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第62-74页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出发点第62-63页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第63-64页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内容第64-68页
        四、理论的扩展——经济危机与宏观调控第68-74页
    第四节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第74-77页
        一、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第74-76页
        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结论第76-7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第78-118页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第78-84页
        一、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与非均衡第78-81页
        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均衡思想第81-83页
        三、马克思的非均衡理论第83-84页
    第二节 封闭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第84-95页
        一、宏观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第84-87页
        二、市场机制—宏观失衡的必然第87-90页
        三、虚拟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危机第90-95页
    第三节 开放经济框架下的分析第95-107页
        一、开放经济框架下的实体经济发展第95-103页
        二、开放经济框架下包含虚拟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第103-107页
    第四节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验证和结论第107-116页
        一、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实践验证第107-114页
        二、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重要结论第114-116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五章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实践研究第118-194页
    第一节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方式第118-125页
        一、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第118-120页
        二、宏观调控方式选择的依据第120-122页
        三、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方式第122-125页
    第二节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目标第125-130页
        一、结构平衡第125-127页
        二、总量平衡第127-128页
        三、国际收支平衡第128-130页
    第三节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措施第130-192页
        一、宏观经济的长期与短期第130-132页
        二、长期平衡调控措施第132-149页
        三、结构平衡调控措施第149-175页
        四、短期平衡调控措施第175-19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92-194页
第六章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理论比较研究第194-203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与西方宏观经济思想方法论的比较第194-195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与西方宏观经济思想微观基础的比较第195-196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与西方宏观经济思想分析方法的比较第196-197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与西方宏观经济思想内容的比较第197-201页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第197-199页
        二、货币理论的比较第199-200页
        三、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第200-201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201-203页
第七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研究第203-248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主要宏观调控历程第203-207页
        一、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疲软后的宏观调控第203-204页
        二、1998年—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第204-206页
        三、2008年至今:世界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第206-207页
    第二节 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宏观调控理论评述第207-215页
        一、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第208-213页
        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评价第213-215页
    第三节 对中国当前宏观调控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第215-229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15-216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借鉴第216-217页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第217-226页
        四、从结构平衡调控措施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6-229页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第229-247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创新性第229-231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的创新性第231-232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常态”第232-238页
        四、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模式第238-24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247-248页
第八章 结论第248-2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50-261页
致谢第261-2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63页

论文共2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青年世代“两岸观”研究
下一篇:一种超高强贝氏体钢组织调控及生产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