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紫孢菌(淡紫拟青霉)在农业病原线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2.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常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 第11-13页 |
3. Ku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3.1 Ku蛋白组成结构及功能 | 第13-16页 |
3.2 通过缺失Ku蛋白提高基因打靶效率 | 第16页 |
4.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紫色紫孢菌ku80基因敲除与回补 | 第19-44页 |
1. 前言 | 第19页 |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1页 |
2.1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19页 |
2.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19-21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4 实验用酶和试剂盒 | 第21页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21-32页 |
3.1 Ku80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21-22页 |
3.2 ku80基因敲除 | 第22-27页 |
3.3 回补质粒构建 | 第27-29页 |
3.4 Southen blot验证 | 第29-31页 |
3.5 表型分析 | 第31-3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2-42页 |
4.1 系统树分析 | 第32页 |
4.2 ku80基因敲除 | 第32-37页 |
4.3 ku80的基因回补 | 第37-39页 |
4.4 Southern blot验证 | 第39-40页 |
4.5 表型分析 | 第40-4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紫色紫孢菌ku80敲除菌株的功能验证—以brlA基因敲除为例 | 第44-57页 |
1. 前言 | 第44页 |
2.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2.1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44页 |
2.2 实验用酶和试剂盒 | 第44页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44-49页 |
3.1 质粒构建 | 第44-48页 |
3.2 转化子验证 | 第48-49页 |
3.3 表型分析 | 第49页 |
3.4 △ku80对敲除效率影响统计 | 第49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9-55页 |
4.1 质粒构建 | 第49-52页 |
4.2 转化子PCR验证 | 第52-53页 |
4.3 表型分析 | 第53-54页 |
4.4 △ku80敲除效率统计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附录1 论文中使用引物序列 | 第62-65页 |
附录2 论文中使用的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 第65-66页 |
附录3 硕士阶段参与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