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1.1 提高Pt的利用率 | 第12页 |
1.1.2 以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代替Pt | 第12页 |
1.2 PEMFC中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12-14页 |
1.2.1 非热解的M—N/C催化剂 | 第13页 |
1.2.2 热解的M—N/C催化剂 | 第13-14页 |
1.2.3 小结 | 第14页 |
1.3 碳材料用于热解的M-N/C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14-16页 |
1.3.1 皮克林乳液聚合法制备碳材料 | 第14-15页 |
1.3.2 二氧化硅硬模板法制备碳材料 | 第15-16页 |
1.3.3 碳材料用于热解的M-N/C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16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三维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还原中的应用研究 | 第18-38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2 pre-PMF的合成 | 第20页 |
2.2.3 NRC的合成 | 第20-21页 |
2.2.4 Fe/NRC的合成 | 第21页 |
2.2.5 Pt/C催化剂的合成 | 第21页 |
2.2.6 催化剂墨水的制备 | 第21页 |
2.2.7 旋转圆盘电极(Rotating Disk Electrode,RDE)测试 | 第21-22页 |
2.2.8 动力学分析 | 第22-23页 |
2.2.9 参比电极的标定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6页 |
2.3.1 Fe/NRC的合成 | 第24页 |
2.3.2 Fe/NRC的形貌表征 | 第24-27页 |
2.3.3 Fe/NRC的EDS表征 | 第27-28页 |
2.3.4 Fe/NRC的XRD表征 | 第28-29页 |
2.3.5 对Fe/NRC的ORR测试条件优化 | 第29-32页 |
2.3.6 Fe/NRC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2-35页 |
2.3.7 对Fe/NRC的优异稳定性的成因分析 | 第35-36页 |
2.4 结论 | 第36-38页 |
第3章 氮掺杂中空碳球的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还原中的应用研究 | 第38-59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9-41页 |
3.2.2 SiO_2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1页 |
3.2.3 HCS的合成 | 第41页 |
3.2.4 Fe/HCS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5 Fe/HCS/C的合成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3.3.1 半开放型类中空碳材料Fe/HCS/C的合成 | 第42-43页 |
3.3.2 不同包覆比例下SiO_2@PAN的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3.3.3 SiO_2、SiO_2@C、HCS的SEM表征 | 第44-45页 |
3.3.4 SiO_2@C、HCS的TEM表征 | 第45-48页 |
3.3.5 HCS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3.3.6 Fe/HCS的SEM表征 | 第49-50页 |
3.3.7 Fe/HCS、Fe/HCS/C的TEM表征 | 第50-51页 |
3.3.8 Fe/HCS/C的氮气吸脱附曲线分析 | 第51-52页 |
3.3.9 对Fe/HCS/C的ORR测试条件优化 | 第52-53页 |
3.3.10 Fe/HCS/C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3-56页 |
3.3.11 对Fe/HCS/C的ORR活性增强的成因分析 | 第56-57页 |
3.4 结论 | 第57-59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4.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