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再审抗诉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 选题的来源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8-9页 |
1. 选题的来源 | 第8-9页 |
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9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刑事再审抗诉制度的基本原理 | 第10-17页 |
(一) 刑事再审抗诉制度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刑事再审抗诉权的辨析 | 第10-13页 |
1. 刑事再审抗诉权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刑事再审抗诉权的性质 | 第11页 |
3. 刑事再审抗诉权与其他权利的比较 | 第11-13页 |
(三) 刑事再审抗诉的功能与价值 | 第13-17页 |
1. 刑事再审抗诉的功能 | 第13-14页 |
2. 刑事再审抗诉的价值 | 第14-17页 |
二、国外刑事再审制度的考察 | 第17-21页 |
(一) 大陆法系刑事再审制度 | 第17-18页 |
(二) 英美法系再审制度 | 第18-19页 |
(三) 国外刑事再审引发对我国制度方面的思考 | 第19-21页 |
1. 提起刑事再审抗诉的主体方面 | 第19页 |
2. 刑事再审抗诉的法定理由方面 | 第19-20页 |
3. 刑事再审抗诉裁判的效力和再审抗诉结果方面 | 第20-21页 |
三、我国现行刑事再审抗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一) 再审理念的问题 | 第21页 |
(二) 再审理由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三) 超职权主义的再审启动模式 | 第22页 |
(四) 刑事再审抗诉违反了裁判的确定力 | 第22-23页 |
(五) 没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程序 | 第23页 |
(六) 量刑抗诉的实践问题 | 第23-24页 |
(七) 检察机关抗诉难的问题 | 第24-27页 |
四、我国刑事再审抗诉制度之建构 | 第27-34页 |
(一) 思想认识和人员配备方面的改善 | 第27-29页 |
1. 程序正义 | 第27页 |
2. 中国传统法律观念 | 第27-28页 |
3. 检察机关办案人员素质不高 | 第28-29页 |
(二) 重视刑事再审抗诉基本原则的内涵 | 第29-32页 |
1. 公正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 第29页 |
2.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兼顾的原则 | 第29-30页 |
3. 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兼顾的原则 | 第30-31页 |
4.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兼顾的原则 | 第31页 |
5. 坚持“准确、及时、慎重”的原则 | 第31-32页 |
(三) 诉讼程序方面的完善 | 第32-34页 |
1. 刑事抗诉再审的提起 | 第32页 |
2. 抗诉引发的再审的审级 | 第32页 |
3. 再审加刑方面的完善 | 第32-33页 |
4. 再审改判次数的完善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