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概论 | 第14-22页 |
一、裁量基准制度的概念及其性质 | 第14-16页 |
(一)裁量基准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裁量基准制度的性质 | 第15-16页 |
二、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特点 | 第16-19页 |
(一)灵活性 | 第17-18页 |
(二)可问责性 | 第18-19页 |
(三)可接受性 | 第19页 |
三、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效力 | 第19-22页 |
(一)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内部效力 | 第19-20页 |
(二)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外部效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实践探索 | 第22-35页 |
一、我国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二、中央政府层面的探索 | 第24-25页 |
三、地方政府层面的探索 | 第25-32页 |
(一)青岛市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 第26-28页 |
(二)重庆市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 第28-31页 |
(三)苏州市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 第31-32页 |
四、我国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实施的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43页 |
一、裁量基准的制定主体不明确 | 第35-37页 |
二、裁量基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 | 第37-39页 |
三、裁量基准的具体适用僵化 | 第39-41页 |
四、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建议 | 第43-53页 |
一、明确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43-45页 |
(一)比例原则 | 第43-44页 |
(二)处罚法定原则 | 第44页 |
(三)公众参与原则 | 第44-45页 |
二、明确裁量基准的制定主体 | 第45-47页 |
(一)横向主体分析 | 第45页 |
(二)纵向主体分析 | 第45-47页 |
三、规范裁量基准的制定程序 | 第47-49页 |
四、裁量时弹性适用基准制度 | 第49-50页 |
五、执行实施人员定期培训和回避制 | 第50-51页 |
六、完善评估和意见反馈机制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