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

城市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福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 研究结构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3页
    2.1 城市化与碳排放第16-18页
        2.1.1 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第16-17页
        2.1.2 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第17-18页
    2.2 城市的最优规模第18-19页
    2.3 夜间灯光数据应用第19-21页
    2.4 与福建省相关的研究第21-23页
第三章 理论分析第23-33页
    3.1 人口与环境的相关理论第23-24页
        3.1.1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第23页
        3.1.2 威克塞尔的适度人口论第23-24页
        3.1.3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第24页
    3.2 城市化生态学派论第24-26页
        3.2.1 田园城市理论第25页
        3.2.2 古典人类生态理论第25页
        3.2.3 有机疏散论第25-26页
    3.3 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相关理论第26-28页
        3.3.1 生态现代化理论第26页
        3.3.2 城市环境转变理论第26-27页
        3.3.3 紧凑城市理论第27-28页
    3.4 城市化影响碳排放的传导机制第28-31页
        3.4.1 城市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第29-30页
        3.4.2 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第30-31页
    3.5 相关理论模型第31-33页
        3.5.1 IPAT模型第31页
        3.5.2 STIRPAT模型第31页
        3.5.3 STIRPAT拓展模型第31-33页
第四章 实证模型及数据第33-45页
    4.1 模型假设第33-34页
    4.2 模型设定第34-35页
    4.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5-45页
        4.3.1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DN)第36-39页
        4.3.2 城市人均CO2排放量(Ⅰ)第39-42页
        4.3.3 城市人口密度(PD)第42-43页
        4.3.4 城市能源强度(T)和人均GDP(A)第43-44页
        4.3.5 控制变量第44-45页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第45-61页
    5.1 回归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5.1.1 描述性统计第45页
        5.1.2 相关系数检验第45-46页
        5.1.3 平稳性检验第46页
        5.1.4 长面板的相关检验第46-48页
        5.1.5 全面FGLS估计第48-50页
    5.2 进一步分析第50-54页
        5.2.1 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第50-52页
        5.2.2 稳健性检验第52-54页
    5.3 对假设的进一步验证第54-60页
        5.3.1 关于不同经济水平的讨论第54-57页
        5.3.2 关于不同产业结构的讨论第57-60页
    5.4 城市最优人口规模的估算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1-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1-62页
    6.2 政策建议第62-63页
    6.3 研究展望第63-65页
        6.3.1 研究不足第63页
        6.3.2 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船员劳动法律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