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荧光标记和关键酶基因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引言第11页
   ·异养硝化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1-12页
     ·异养硝化细菌的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第11-12页
     ·异养硝化细菌的羟胺氧化酶(Hydroxylamine oxidase,HAO)第12页
   ·绿色荧光蛋白研究进展第12-16页
     ·GFP 的简介第13-14页
     ·GFP 应用研究进展第14-16页
       ·特定蛋白质的标记第14页
       ·对细胞谱系标记第14-15页
       ·GFP 在研究开放环境中微生物的应用第15页
       ·基因表达第15-16页
   ·荧光蛋白的标记方式第16-18页
     ·质粒标记第16页
     ·同源重组标记第16-17页
     ·转座重组标记第17-18页
   ·实验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实验内容及创新点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5页
第二章 一株异养型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硝化特性的研究第25-45页
 前言第25-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33页
     ·分离源第26页
     ·生化试剂第26页
     ·化学药品第26-27页
     ·主要试剂第27-2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培养基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3页
       ·异养型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第29-30页
       ·形态结构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第30-31页
       ·16S rDNA 的PCR 扩增和序列测定第31页
       ·序列比对和基于16S rDNA 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1-32页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第32页
       ·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第32页
       ·环境条件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32-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3页
     ·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3-34页
     ·硝酸盐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4页
     ·异养型硝化细菌的分离第34页
     ·异养型硝化细菌硝化功能的鉴定第34-35页
     ·形态结构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第35-36页
     ·序列比对和基于16S rDNA 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6-39页
     ·环境条件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39-43页
       ·pH 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39-40页
       ·温度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40-41页
       ·转速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41-42页
       ·初始亚硝基氮浓度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42页
       ·盐浓度对菌株LYS-86 硝化作用的影响第42-43页
   ·分析总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三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异养型硝化菌株LYS-86 的研究第45-68页
 前言第45-46页
   ·实验材料第46-49页
     ·菌种和质粒第46页
     ·培养基第46-47页
     ·实验试剂第47-48页
     ·实验仪器第48-49页
     ·PCR 引物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4页
     ·试剂盒快速小量提取质粒DNA第49-50页
     ·基因组DNA 分离提取第50页
     ·凝胶回收纯化DNA第50-51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1页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51-52页
     ·去磷酸化处理第52页
     ·连接反应第52-53页
     ·酶切反应第53页
     ·PCR 扩增第53页
     ·双亲本滤膜接合转座第53-5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66页
     ·自杀性重组载体pUT/mini-Tn5-km2-GFP 的构建流程第54-56页
     ·Plac-EGFP 基因片段的获得第56页
     ·pMD19-T- Plac-EGFP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56-59页
     ·pUT/mini-Tn5-Km2-GFP 重组自杀性质粒的构建第59-64页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染色体标记菌株LYS-86第64-66页
   ·分析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第四章 Pseudomonas putida xyz 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的克隆第68-82页
 前言第68页
   ·实验材料第68-71页
     ·菌种和质粒第68-69页
     ·培养基第69页
     ·生物化学试剂,酶及试剂盒第69页
     ·抗生素第69-70页
     ·PCR 引物第70-71页
       ·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xyz amoA 基因的判定引物第70-71页
       ·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xyz amoA 全长基因的PCR 扩增引物第71页
   ·分子生物学相关操作第71-73页
     ·基因组DNA 分离提取第71页
     ·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第71页
     ·凝胶回收纯化第71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1页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71-72页
     ·连接反应第72页
     ·PCR 扩增第72-7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79页
     ·amoA 部分基因片段的克隆第73-76页
     ·amoA 全长基因片段的克隆第76-79页
   ·分析总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第五章 实验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蚯蚓对土壤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动态积累
下一篇:17β-雌二醇的生物降解模式及高效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