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源辨识研究 | 第18-69页 |
2.1 风险源辨识概述 | 第18-21页 |
2.1.1 风险源定义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2 风险源辨识定义 | 第19页 |
2.1.3 风险源辨识一般步骤 | 第19-20页 |
2.1.4 风险源辨识方法 | 第20-21页 |
2.2 公路隧道运营风险事故统计与分析 | 第21-39页 |
2.2.1 交通事故 | 第21-25页 |
2.2.2 土建结构事故 | 第25-28页 |
2.2.3 危险品运输事故 | 第28-31页 |
2.2.4 火灾事故 | 第31-35页 |
2.2.5 自然灾害及其他事故 | 第35-36页 |
2.2.6 运营风险事故分析 | 第36-39页 |
2.3 公路隧道运营风险源辨识 | 第39-67页 |
2.3.1 基于事故的风险源分析 | 第40-44页 |
2.3.2 公路隧道运营管理风险源辨识 | 第44-50页 |
2.3.3 公路隧道机电设施运营安全风险源辨识 | 第50-59页 |
2.3.4 公路隧道土建结构运营安全风险源辨识 | 第59-63页 |
2.3.5 公路隧道交通环境运营安全风险源辨识 | 第63-67页 |
2.3.6 公路隧道运营重点风险源 | 第6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三章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第69-80页 |
3.1 公路隧道风险事故场景 | 第69-72页 |
3.2 风险概率分析模型 | 第72-76页 |
3.2.1 基础概率 | 第73-74页 |
3.2.2 条件损失概率 | 第74-76页 |
3.3 风险损失分析模型 | 第76-77页 |
3.4 风险接受准则 | 第77-78页 |
3.5 总体风险评估 | 第78-7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等级评估研究 | 第80-108页 |
4.1 安全等级评价方法概述 | 第80-81页 |
4.2 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81-82页 |
4.2.1 安全与风险定义 | 第81-82页 |
4.2.2 安全等级评价模型 | 第82页 |
4.3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因子 | 第82-95页 |
4.3.1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 | 第82-83页 |
4.3.2 安全因子评价模型 | 第83-85页 |
4.3.3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参数评价 | 第85-95页 |
4.4 公路隧道运营风险因子 | 第95-103页 |
4.4.1 公路隧道运营风险 | 第95页 |
4.4.2 风险因子评价模型与风险等级 | 第95-96页 |
4.4.3 公路隧道运营风险参数评价 | 第96-103页 |
4.5 基于成本-效益的隧道运营安全改善方案决策模型 | 第103-106页 |
4.5.1 运营安全成本改善方案 | 第103-105页 |
4.5.2 运营安全效益改善方案 | 第105-106页 |
4.5.3 运营改善方案决策模型 | 第10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等级评估及管理系统 | 第108-117页 |
5.1 概述 | 第108页 |
5.2 系统体系结构及技术特点 | 第108-110页 |
5.2.1 开发环境 | 第108-109页 |
5.2.2 系统架构 | 第109页 |
5.2.3 技术特点 | 第109-110页 |
5.3 数据库 | 第110-112页 |
5.3.1 数据库的构建 | 第110页 |
5.3.2 数据库表格设计 | 第110-111页 |
5.3.3 数据库管理 | 第111-112页 |
5.4 系统的功能开发 | 第112-116页 |
5.4.1 用户登陆与管理 | 第112-113页 |
5.4.2 数据导入及管理 | 第113-114页 |
5.4.3 快速评估系统 | 第114页 |
5.4.4 安全等级评价 | 第114-11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6.1 结论 | 第117-11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19页 |
6.3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