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光子学的相控阵雷达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第12-17页 |
1 绪论 | 第17-29页 |
1.1 光控相控阵雷达简介 | 第17-19页 |
1.2 光控相控阵雷达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2.1 OTTDN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2 集成光子学相控阵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5-29页 |
1.3.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5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5-26页 |
1.3.3 全文安排 | 第26-29页 |
2 光载射频链路 | 第29-41页 |
2.1 ROF链路的理论模型 | 第29-32页 |
2.1.1 直接调制链路 | 第29-30页 |
2.1.2 间接调制链路 | 第30-32页 |
2.2 ROF链路的主要器件 | 第32-35页 |
2.2.1 光源 | 第32-33页 |
2.2.2 电光调制器 | 第33-34页 |
2.2.3 光电探测器 | 第34-35页 |
2.3 ROF链路的性能指标 | 第35-39页 |
2.3.1 链路增益 | 第35-37页 |
2.3.2 链路噪声系数 | 第37-38页 |
2.3.3 链路无杂散动态范围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硅基集成真时延网络 | 第41-57页 |
3.1 光学相控阵天线 | 第41-45页 |
3.1.1 传统移相网络的原理与不足 | 第41-44页 |
3.1.2 光学真时延相控阵天线 | 第44-45页 |
3.2 硅基OTTDN的原理 | 第45-52页 |
3.2.1 硅基二进制时延线原理 | 第45-48页 |
3.2.2 硅基OTTDN拓扑结构 | 第48-50页 |
3.2.3 二维阵列天线波束指向 | 第50-52页 |
3.3 硅基OTTDN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 第52-56页 |
3.3.1 硅基OTTDN的精度 | 第52-53页 |
3.3.2 硅基OTTDN的复杂度 | 第53页 |
3.3.3 硅基OTTDN的参数设计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真时延网络控制系统 | 第57-67页 |
4.1 BISODL光电结构 | 第57-60页 |
4.1.1 MZI热电极设置 | 第57-59页 |
4.1.2 7比特BISODL的光电结构 | 第59-60页 |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60-63页 |
4.2.1 时延网络控制总体方案 | 第60-61页 |
4.2.2 各控制模块硬件实现方式 | 第61-63页 |
4.3 控制软件算法设计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同时多波束光学相控阵雷达系统 | 第67-79页 |
5.1 同时多波束光学相控阵雷达结构 | 第67-70页 |
5.1.1 同时多波束8×8相控阵接收机 | 第67-68页 |
5.1.2 时延网络设计 | 第68-70页 |
5.2 时延网络测试分析 | 第70-73页 |
5.3 波束扫描性能分析 | 第73-77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77-7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8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