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0-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 第13-17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2.2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5页 |
2.2.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17页 |
3.案例分析 | 第17-41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情况介绍 | 第17-23页 |
3.1.1 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3.1.2 产品的发行主体状况 | 第19-20页 |
3.1.3 风险种类 | 第20-21页 |
3.1.4 监管措施持续实施下风险事件仍然频发 | 第21-23页 |
3.2 农业银行S支行理财业务概况 | 第23-28页 |
3.2.1 简介及功能分区 | 第23-24页 |
3.2.2 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 第24-28页 |
3.3 农业银行S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识别 | 第28-37页 |
3.3.1 外部风险 | 第28-32页 |
3.3.2 内部风险 | 第32-37页 |
3.4 风险控制现状 | 第37-41页 |
3.4.1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37-39页 |
3.4.2 风险管理规定 | 第39页 |
3.4.3 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部门具体职能分工 | 第39-41页 |
4.农业银行S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1-47页 |
4.1 外部风险难以控制 | 第41页 |
4.1.1 理财法律法规与理财业务发展相脱节 | 第41页 |
4.1.2 市场风险难以量化 | 第41页 |
4.2 内部风险控制软环境有待提高 | 第41-43页 |
4.2.1 风险意识薄弱,部分管理制度未落到实处 | 第42页 |
4.2.2 风险管理手段滞后,影响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第42-43页 |
4.3 内部人员营销风险需加强管控 | 第43-45页 |
4.3.1 缺乏有经验,专业化的理财人员 | 第43-44页 |
4.3.2 理财产品竞争激烈 | 第44-45页 |
4.4 业务办理流程中的合规管控主动性不足 | 第45-47页 |
4.4.1 客户风险评估流于形式 | 第45页 |
4.4.2 理财产品收益及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45-47页 |
5.农业银行S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优化策略 | 第47-51页 |
5.1 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防控外部风险 | 第47页 |
5.1.1 建立健全理财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控 | 第47页 |
5.1.2 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向上级行反馈 | 第47页 |
5.2 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改善内部风险控制软环境 | 第47-48页 |
5.2.1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5.2.2 推进网络化管理,建立风险信息库 | 第48页 |
5.3 强化理财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 第48-49页 |
5.3.1 提升理财人员素养,培养专业性人才 | 第48-49页 |
5.3.2 运用统筹细分策略,提供差异化营销服务 | 第49页 |
5.4 规范理财人员行为,完善理财业务操作流程管理 | 第49-51页 |
5.4.1 构建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全方位管控风险 | 第49-50页 |
5.4.2 改进客户风险评估流程,精准评估风险 | 第50页 |
5.4.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客户知情权 | 第50-51页 |
6.结论与启示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启示 | 第51-53页 |
6.2.1 对政府部门的启示 | 第51-52页 |
6.2.2 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