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雅》诗的划分 | 第12-14页 |
二、《雅》诗的断代 | 第14-16页 |
三、《雅》诗的性质 | 第16-18页 |
四、《雅》诗的意义 | 第18-20页 |
上编 王朝初建与《雅》诗之制 | 第20-44页 |
第一章 制礼作乐前的西周诗歌概况 | 第20-31页 |
第一节 《七月》的成形与早期民歌的艺术特征 | 第21-25页 |
第二节 周初寓言诗与早期诗歌“托物言志”传统的形成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周初“东征”题材诗歌及其抒情特征 | 第27-31页 |
第二章 从《大武》到《生民》 ——制礼作乐与《雅》诗的创制 | 第31-37页 |
第一节 礼乐仪式对诗歌创制的干预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生民》的创制及其性质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雅》诗体制的初步确立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周、召二公献成王诗考论 | 第37-44页 |
第一节 王多吉士,惟君子使 | 第37-40页 |
第二节“受命”之远与“无逸”之劝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从宗教功能到政治功能的转变 | 第42-44页 |
下编 国力始振与《雅》诗之盛 | 第44-68页 |
第一章 述先王以喻今朝——周公所作《棫朴》等七首诗探微 | 第44-52页 |
第一节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盛世之音安以乐 | 第47-49页 |
第三节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第49-52页 |
第二章 祭祀场域下的《雅》篇新裁 | 第52-61页 |
第一节 周初王室的祭祖活动及其重农意识的体现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楚茨》与《信南山》对烝祭仪式的实录性记载 | 第54-57页 |
第三节 仁者歌其德,劳者歌其事——对《甫田》与《大田》二诗性质的考察 | 第57-61页 |
第三章 西周早期燕饮及燕饮诗 | 第61-68页 |
第一节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 第61-63页 |
第二节 示之以厚恩,示之以威仪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公尸燕饮,神禄来成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