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生态学论文

中国东部二十世纪末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效应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26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土壤有机碳库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2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的影响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3 存在的科学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对象和范畴第17-19页
        1.3.1 研究对象第17页
        1.3.2 研究范畴第17-19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思路及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方法第21-26页
        1.5.1 数据来源第21-23页
        1.5.2 数据计算及处理方法第23-26页
第2章 东北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的效应第26-35页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及数据分布第26-27页
    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OCD第27-28页
    2.3 有机碳储量分布与构成第28-31页
    2.4 土壤有机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第31-32页
    2.5 多目标调查区土壤有机碳源汇构成第32-35页
第3章 华北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的效应第35-43页
    3.1 研究区地理概况及数据分布第35-36页
    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OCD第36-37页
    3.3 有机碳储量分布与构成第37-39页
    3.4 土壤有机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第39-41页
    3.5 多目标调查区土壤有机碳源汇构成第41-43页
第4章 华东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的效应第43-51页
    4.1 研究区地理概况及数据分布第43-44页
    4.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OCD第44-45页
    4.3 有机碳储量分布与构成第45-47页
    4.4 土壤有机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第47-49页
    4.5 多目标调查区土壤有机碳源汇构成第49-51页
第5章 华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的效应第51-59页
    5.1 研究区地理概况及数据分布第51-52页
    5.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OCD第52-53页
    5.3 有机碳储量分布和构成第53-55页
    5.4 土壤有机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第55-57页
    5.5 多目标调查区土壤有机碳源汇构成第57-59页
第6章 华南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的效应第59-67页
    6.1 研究区地理概况及数据分布第59-60页
    6.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OCD第60-61页
    6.3 有机碳储量分布和构成第61-63页
    6.4 土壤有机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第63-65页
    6.5 多目标调查区土壤有机碳源汇构成第65-67页
第7章 中国东部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源汇的效应第67-74页
    7.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OCD第67-69页
    7.2 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和构成第69-71页
    7.3 土壤有机碳源汇构成第71-74页
第8章 结论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日尔Termit盆地Koulele三维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研究
下一篇:胶东玲珑金矿田西山矿段元素迁移行为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