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2.1 光伏硅线切割废砂浆 | 第9-13页 |
2.1.1 光伏行业的发展和概述 | 第9页 |
2.1.2 光伏硅线切割的原理与过程 | 第9-10页 |
2.1.3 线切割废砂浆的基本特性 | 第10-11页 |
2.1.4 线切割废砂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2 碳化硅陶瓷的特性 | 第13-14页 |
2.2.1 SiC的结构 | 第13-14页 |
2.2.2 SiC的同质异构 | 第14页 |
2.2.3 碳化硅陶瓷的用途 | 第14页 |
2.3 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 | 第14-19页 |
2.3.1 SiC多孔陶瓷 | 第15页 |
2.3.2 SiC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 | 第15-19页 |
2.4 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与应用 | 第19-22页 |
2.4.1 蜂窝陶瓷的制备技术 | 第20-21页 |
2.4.2 壁流式蜂窝陶瓷的简介和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4.3 国内外蜂窝陶瓷载体的发展状况 | 第22页 |
2.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3 线切割废砂浆的固体分离回收 | 第24-35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25-26页 |
3.3 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3.3.1 物相分析 | 第26页 |
3.3.2 形貌表征 | 第26页 |
3.3.3 粒度分布 | 第26-27页 |
3.3.4 原始浆料浓度的测定 | 第27页 |
3.3.5 捕收率的测定 | 第27页 |
3.3.6 浮选料中SiC的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3.4.1 原浆料预处理 | 第27-29页 |
3.4.2 捕收剂对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29页 |
3.4.3 抑制剂的种类对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29-32页 |
3.4.4 温度对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5 pH值对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6 起泡剂对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 | 第35-53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36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4.3 表征方法 | 第37-38页 |
4.3.1 体积密度和气孔率的测试 | 第37页 |
4.3.2 抗折强度的测试 | 第37-38页 |
4.3.3 热重—差热分析 | 第38页 |
4.3.4 物相分析 | 第38页 |
4.3.5 形貌表征 | 第3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4.4.1 以木屑为造孔剂制备SiC多孔陶瓷 | 第38-41页 |
4.4.2 以炭粉为造孔剂制备SiC多孔陶瓷 | 第41-45页 |
4.4.3 以核桃粉为造孔剂制备SiC多孔陶瓷 | 第45-48页 |
4.4.4 不同颗粒细度对SiC多孔陶瓷的影响 | 第48-51页 |
4.4.5 不同用量的核桃粉对SiC多孔陶瓷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 | 第53-66页 |
5.1 实验原料 | 第54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54-55页 |
5.3 表征方法 | 第55-56页 |
5.3.1 收缩率的测定 | 第55页 |
5.3.2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55-56页 |
5.3.3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 第56页 |
5.3.4 抗热震性的测定 | 第56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5.4.1 利用外购SiC来制备蜂窝陶瓷 | 第56-57页 |
5.4.2 不同添加量的造孔剂的影响 | 第57-61页 |
5.4.3 不同烧成温度的影响 | 第61-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7 创新点 | 第67-68页 |
8 问题与不足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