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 感觉神经系统 | 第10-18页 |
1.1 信息处理的机制 | 第10-15页 |
1.1.1 编码机制 | 第10-12页 |
1.1.2 哺乳动物提高敏感度(Sensitivity)的机制 | 第12-13页 |
1.1.3 侧向抑制是哺乳动物提高分辨率(Acuity)的一般机制 | 第13页 |
1.1.4 哺乳动物快速信息处理的机制 | 第13-15页 |
1.2 昆虫的视觉系统 | 第15-16页 |
1.3 昆虫的听觉系统 | 第16-17页 |
1.4 昆虫的嗅觉系统 | 第17-18页 |
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番石榴实蝇触角超微结构 | 第20-42页 |
1 实验目的 | 第20-22页 |
2 方法与材料 | 第22-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3页 |
3 结果 | 第23-41页 |
3.1 番石榴实蝇触角各分节长宽度比较及其与其它种实蝇的比较 | 第23-26页 |
3.2 番石榴实蝇触角感器的分类 | 第26-31页 |
3.2.1 机械类感器分类 | 第26-28页 |
3.2.2 化学类感器分类 | 第28-31页 |
3.3 番石榴实蝇触角各类型感器数量及空间分布图 | 第31-36页 |
3.3.1 鞭节上各类型感受器数量 | 第31-33页 |
3.3.2 梗节上各类型感受器的分布 | 第33页 |
3.3.3 柄节上各类型感受器的分布 | 第33-36页 |
3.4 番石榴实蝇化学类感器表面小孔和瘤状突起的分布特征及关系 | 第36-41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番石榴实蝇触角感觉器官对空气流的响应信号研究 | 第42-62页 |
1 实验目的 | 第42页 |
2 方法与材料 | 第42-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3 结果 | 第44-60页 |
3.0 三种波形及其占比分析 | 第44-45页 |
3.1 典型的单波响应信号 | 第45-50页 |
3.1.1 参数特征 | 第46页 |
3.1.2 对刺激时长变化的响应 | 第46-50页 |
3.2 组合波响应信号 | 第50-57页 |
3.2.1 参数特征 | 第50-53页 |
3.2.2 对刺激时长变化的响应 | 第53-57页 |
3.3 组合波和单波比较 | 第57-58页 |
3.4 瞬时关闭(OFF)持续气流诱发了电信号响应 | 第58-60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番石榴实蝇触角感觉器官对空气流携载气味的信号响应 | 第62-70页 |
1 实验目的 | 第62页 |
2 方法与材料 | 第62-6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3页 |
3 结果 | 第63-69页 |
3.1 番石榴实蝇典型单波条件下对药物的响应 | 第64-66页 |
3.1.1 对甲基丁香酚的电生理响应 | 第64-65页 |
3.1.2 对甲基丁香酚浓度梯度的电生理响应 | 第65-66页 |
3.2 番石榴实蝇组合波条件下对药物的响应 | 第66-69页 |
3.2.1 Type A对甲基丁香酚响应 | 第66-67页 |
3.2.2 Type B对甲基丁香酚的响应 | 第67-69页 |
4 结论和讨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创新点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方向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