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文献回顾 | 第14-25页 |
实验一 骨性Ⅱ类错合下颌基骨与牙弓形态的研究 | 第25-3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2 测量项目及方法 | 第26-31页 |
2.1 获取下颌三维模型 | 第26-27页 |
2.2 拟合弓形曲线 | 第27-30页 |
2.3 宽度测量 | 第30-31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1页 |
3 结果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5页 |
4.1 关于样本中男女比例的差异 | 第32-33页 |
4.2 标致点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检验 | 第33-34页 |
4.3 四次多项式拟合曲线的准确性 | 第34页 |
4.4 宽度测量时Y轴坐标的选择 | 第34页 |
4.5 骨性Ⅱ类下颌牙弓与基骨的形态特点 | 第34-35页 |
4.6 利用基骨形态确定牙弓弓形 | 第35页 |
5 结论 | 第35-36页 |
实验二 骨性Ⅱ类拔牙矫治后下颌基骨与牙弓形态的研究 | 第36-4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2.1 获取下颌三维模型 | 第36页 |
2.2 拟合弓形曲线 | 第36-37页 |
2.3 宽度测量 | 第37-38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8-39页 |
3 结果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4.1 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 | 第40-41页 |
4.2 拔牙矫治后基骨形态的变化 | 第41-42页 |
4.3 牙弓与基骨关系的变化 | 第42页 |
4.4 坐标系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 第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