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二)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三、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一) 参与观察法 | 第20-21页 |
| (二) 访谈法 | 第21页 |
| 三、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个案介入前准备 | 第22-28页 |
| 一、案主背景资料 | 第22-23页 |
| 二、预估:收集资料,对案主进行评估 | 第23-27页 |
| (一) 对案主自身的评估 | 第23-24页 |
| (二) 对案主家庭环境的评估 | 第24-25页 |
| (三) 对案主社区环境的评估 | 第25页 |
| (四) 对案主社会环境的评估 | 第25-26页 |
| (五) 需求评估小结 | 第26-27页 |
| 三、接案: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个案服务实施过程 | 第28-48页 |
| 一、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 | 第28-32页 |
| 二、具体介入过程 | 第32-44页 |
| (一) 第一次介入:建立专业关系 | 第32-34页 |
| (二) 第二次介入:了解案主人际交往的现状 | 第34-36页 |
| (三) 第三次介入:探索案主以往人际交往的直接经验 | 第36-38页 |
| (四) 第四次介入:分析案主人际交往中的替代性经验 | 第38-40页 |
| (五) 第五次介入:探寻言语劝说在案主人际交往经历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 (六) 第六次介入:通过放松训练,使案主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 第41-42页 |
| (七) 第七次介入:回顾过程并结案 | 第42-44页 |
| 三、评估 | 第44-48页 |
| (一) 过程评估 | 第44-45页 |
| (二) 结果评估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反思与建议 | 第48-54页 |
| 一、总结 | 第48-49页 |
| 二、反思 | 第49-51页 |
| (一) 对个案工作准备阶段的反思 | 第49页 |
| (二) 对个案工作介入过程的反思 | 第49-50页 |
| (三) 对个案工作评估阶段的反思 | 第50-51页 |
| 三、建议 | 第51-54页 |
| (一) 个人层面的建议 | 第52页 |
| (二) 家庭层面的建议 | 第52-53页 |
| (三) 社会层面的建议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